中醫方劑

野把子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Yě Bǎ Zi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露珠香茶菜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bdosia irrorata(Forrest ex Diels)Hara[Plectranthus irroratus Forrest ex Diels;Isodon irroratus(Forrest ex Diels )Kudo]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紮把, 曬乾。

【原形態】露珠香茶菜, 直立灌木, 高0.3-1m。 主根粗大, 常不規則柱狀, 直立或平出, 其上有細長的側根。 莖直立或斜上升, 圓柱形, 褐灰色, 此層縱向片狀剝落, 上部多分枝, 分枝近圓柱形至鈍四棱形, 帶紫色, 被短柔毛。 葉對生;葉柄長1-2mm;枝下部的葉較小, 中部的最大, 向上部漸變小而呈苞片狀, 中部葉片卵形到闊卵形, 長1.5-3cm, 寬1.5-2.5cm, 先端鈍, 基部闊楔形, 除葉基1/3外邊緣具圓齒, 上面被白色短硬毛及滿布淡黃色腺點,

下麵僅沿脈上疏被短硬毛, 滿布淡黃色腺點。 聚傘花序3-5花, 圓錐花序;苞葉位於花序下部的與葉同形, 向上部漸變小, 呈苞片狀, 卵形, 全緣, 兩面滿帶布腺點, 邊緣具短硬毛;小苞片線形, 與總醒均被腺毛;花萼常帶紫色, 稍下傾, 寬鐘形, 外面沿腺上被短硬毛, 其間散佈淡黃色腺點, 萼齒5, 多少呈二唇形, 果時花萼增大;花冠藍色或紫色, 外面疏被微柔毛, 冠筒長達1cm, 寬3-4mm, 基部上方淺囊狀, 冠簷長約5mm, 二唇形, 上唇反折, 先端具4圓裂, 下唇舟形;雄蕊4, 二強, 著生於冠筒中下部, 內藏花絲基部被疏柔毛;花柱絲狀, 先端2淺裂;花盤環狀, 前方微隆起。 小堅果卵球形, 徑約1.5mm, 棕褐色。 花期6-8月, 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松林、竹林及冷杉林下和林緣乾燥處。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

【性味】味苦;微甘;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主感冒;無名腫毒;大頭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