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眼中的癌癥

癌癥在中國古代就有出現古人認為, 血流不暢, 肝氣淤滯就會有癌癥的出現, 也就是說肝臟受到了損害則會導致身體其他臟腑的病變,

肝為將軍之官, 因此我們要保護好肝臟才能免受癌癥的侵襲。 如何保養好肝氣, 我們看看專家是怎說的:

中醫的特性是平衡。 中醫的“中”字, 不僅僅指中國醫術, 還包含了中庸之意。 《說文解字》注:“中, 內也。 從口。 上下通。 ”“庸, 用也。 從用從庚, 更事也。 ”“中庸”之意是通過變更調整, 使事物處于上下左右之間的最穩定狀態, 這種狀態即是平衡。

癌是氣結血凝之物“癌”字是在古漢字“嵒”(yán)字上加一個“疒”偏旁。 嵒, 《說文解字》注:“山崖也。 從山, 從品。 徐鉉注釋:‘象巖崖連屬之形’。 ”癌也稱惡性腫瘤。 《說文解字》注:惡, 蝮一類毒蛇;腫即臃, 不潰爛者為腫。 “瘤, 腫也。 ”《釋名·釋疾病》:“瘤, 流也。 血流聚而生瘤腫也。 ”

從字義上解讀“癌”, 可得到這樣的印象:血的流注受到阻礙,

演變為不潰爛的臃腫, 如毒蛇盤踞, 害人性命。 這就是癌。 它形如海岸邊重迭高陗的山, 非常險巁。

將“癌”的字義和歷代醫家對肝藏血的論述聯系起來, 可以產生新的聯想。 清代醫家唐宗海在《血證論》中講道:“肝主藏血, 血生于心, 下行胞中, 是為血海。 凡周身之血, 總視血海為治亂。 血海不擾, 則周身之血, 無不隨之而安。 肝經主其部分, 故肝主藏血焉。 至其所以能藏之故, 則以肝屬木, 木氣沖和調達, 不致遏郁, 則血脈得暢。 ”清代醫家周學海在《周氏醫學叢書》中說:“肝主血, 而氣者所以行乎血, 氣滯則血凝, 行血中之氣正以行血也。 ”

#p#副標題#e#

學習古代醫家的論述, 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肝治諸亂。 故《素問·靈蘭秘典論》對肝有形象的描述:“肝者,

將軍之官, 謀慮出焉。 ”肝, 性剛烈, 喜條達, 藏血。 明代醫家馬元臺在《合注素問靈樞》中, 對“將軍之官”做了解釋:“肝氣急而志怒, 故為將軍之官;主春生之氣, 潛發未萌, 故謀慮出焉。 ”“肝屬木, 木主發生, 故為將軍之官, 而謀慮所出, 猶運籌帷幄之中也。 ”肝在人體這個“國家”中處于將軍地位, 行保衛國家之職, 與膽——— —— 中正之官相表里, 以智慧、有序、適度的作為, 促進人體的正常運轉。

如果身體內部出現“動亂”, 尤其癌腫瘤這樣的大亂, 首先是將軍未行平定諸亂之職。 大亂是小亂演化而成。 防微杜漸將小亂消滅在萌芽狀態, 是肝將軍之官必須履行的職責。 肝為血海, “血海為治亂”。 既然肝攘外安內的作用如此重要, 確保肝的本性不受傷害十分重要。

將軍之官的本性是:大智大勇, 沖和調達, 直來直去, 剛正不阿。 對將軍的這種本性只能保護, 不可遏郁。

癌癥的誘因諸多, 肝之遏郁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遏郁使肝變得消極甚至頹廢, 違反了肝“沖和調達”的將軍本性。 臨床中癌癥患者, 在性情方面多有抑郁的歷史, 也多有在子時前不眠者。 前者壓抑了肝的剛烈本性, 后者耗了肝的少陽之氣。 氣滯血凝, 血流聚而瘀阻則生腫瘤也。 血瘀阻在于不氣化, 而中醫十分重視 “氣化”。

“氣化”是中醫高度抽象的一個詞, 是人體健康長壽的關鍵。 不斷地深入認識其內涵與外延, 有助于我們剖析人體機制。 我認為:既然中醫理論確定肝為血海, 預示著海是孕育生命的搖籃。 血作為人體最基本的“生命”,

是在肝中孕育而成。 推動這一變化的是肝之陽氣。 肝陽氣化精微為血, 氣血互抱“游行三焦, 達于腠理。 ”(清·唐宗海《血證論》)正如明代醫家袁班輯在《論治心傳》中所說:“夫肝體固賴心血為養, 而其所以為將軍之性, 寄龍相之威也, 以真陽之本也。 肝陰不足固多為患, 而肝陽亦為至重。 ”如果肝之陽氣受到遏郁, 不能行氣化之職, 精微無氣化不能孕育為血, 非血則為多余之物, 滯留局部漸聚成瘤。 精微聚而不化, 故無包膜, 也就無約束, 便瘋長隨意, 其狀重迭如嵒, 所以稱之為癌。 腫瘤良惡之分在于有無包膜, 一般情況下無包膜者為惡性;有包膜者為良性。 有包膜者是為長出之物;無包膜者為滯留之物, 因其無根, 故常有患者經補氣后吐出或便下。

肝氣的郁滯則會引起身體各個臟腑的衰敗, 因此我們要養肝氣, 防治肝郁,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心情舒暢, 這樣才會免除癌癥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