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種花養草 愛玩的老人心血管更健康

有研究發現, 老人有愛好, 閒時種花養草, 收藏賞玩物品, 能預防高血壓、胃病、神經衰弱等疾病。 事實上, 幾乎所有高夀的老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玩經”。 走在大街上, 你也會發現, 精神矍鑠的總是那些“愛玩”的老人。 在外時一起出遊、跳舞、打球、遛鳥、寫地書、下棋;即使不出門, 很多老人也有自己的玩法:讀書品茶、織毛衣、養花草、寫大字、畫山水、學做菜, 都能讓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心理專家指出, 種花養草, 培養愛好可幫助老年人訓練大腦的靈敏度、減緩記憶力衰退;登山等活動能增強老年人的肺活量和血液迴圈,

還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如果能在一些集體遊戲或對抗遊戲中勝出, 還能讓他們平添一份自豪感, 覺得 “我還是有用的”;最關鍵的是, 玩能幫老人擺脫孤獨, 心裡通達敞亮, 自然有利延年益壽。

不僅如此, 美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 50歲以前玩成人益智玩具的人, 患老年癡呆症的比例只有32%, 老人玩具不僅能活動手腕、腰肢, 還有益智功能, 延緩思維退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指出, 老年人進行購物、烹飪、做家務等活動, 比打麻將、跑步、看電影、出遊等達到的防腦細胞退化效果明顯。 “收藏” 更被20多個國家列入“心理療法”的正式科目, 對高血壓、胃病、神經衰弱等都有一定的心理療效。

中國老人應培養“玩心”

中國老人尤其要學會培養自己的“玩心”。

心理科專家說, 不少人退休後, 要麼覺得失去了生活目標, 做什麼都沒興趣, 要麼圍著兒孫轉, 甘願做家庭保姆, 不願意為“玩”多花什麼心思, 自然不像外國老人“時常有點奇思妙想, 什麼都能拿起來玩一玩了。 ”

“千萬別覺得很多事情只屬於年輕人。 ”心理學專家補充, 有些老人喜歡上網、寫博客, 卻怕別人說自己“到老還瞎折騰”, 其實完全不用有這樣的顧慮。 在保證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 所有新事物老人都應該嘗試“玩”。 上論壇發帖、用數碼相機拍照、用手機發彩信等, 老人都可嘗試。

從“家”開始玩起

相比國內老人認為“人越老就得越穩重”, 國外老人卻以當“老頑童”為傲。 專家說, 年紀越大就越該放得開, 年輕時不敢想的事情,

如果到老都不嘗試一把, 那該多遺憾。 “中國老人即便有玩心, 也玩得很拘束, 無非是聊天、下棋、打牌、鍛煉……其實, ‘玩’是尋找自信和快樂的過程”。

首先, 從“家”開始玩。 “其實家裡就是個玩的好地方。 ”專家補充, 外國老人對家居佈置情有獨鍾, 自己製作掛飾靠墊、養花養草、粉刷牆壁, 不僅可美化居室, 對手腦也是很好的鍛煉。 “相比之下, 很多中國老人, 家裡十幾年都是一個樣, 自然沒有新鮮和樂趣。 ”專家建議, 老人不妨從家中的“廢物利用”開始玩, 廢紙折成小垃圾盒, 飲料瓶包裝成好看的花瓶, 舊衣服縫成靠墊, 都是很好的“娛樂項目”。

第二, 手眼腦都得動。 比如, 報紙上“找不同”、“走迷宮”等遊戲可以練眼;記帳、打字、寫博客等方式能練腦;木制琴、小鼓擊打玩具,

可有效刺激老人的反射神經, 同時能讓他們沉浸到音樂中, 愉悅心情;積木、拼圖益智玩具, 既能使老人開動腦筋, 積極思考, 還能帶來成就感。 此外, 十字繡也是非常適合老人的娛樂。

第三, 要有一群投緣的玩伴。 有些老人玩花、玩鳥, 卻很少與人交往, 這並不是一種好的生活狀態。 專家表示, 老人比年輕人更需要朋友。 國外老人會和旅途中遇到的人成為朋友, 甚至一起旅行, 國內老人在交友方面卻顯得拘謹。 有些人, 只認識自己院裡的老人, 外面一個朋友都沒有。 現在有不少老年旅行團, 老人可以多參加;如果喜歡自助遊, 也可以約上些朋友, 到冬暖夏涼的城市住上一兩個月。

最後, 大膽嘗試新鮮事物。 專家介紹,

在安全的前提下, 健步走、自駕遊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中國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葛可佑已年過七旬,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開車自駕遊。 老人千萬別把玩變成一種負擔, 嘗試新鮮事物不僅開闊視野, 還能開闢一番新的生活空間, 國外老人在這方面真的是“只有想不到, 沒有做不到”:英國老人在草地、自行車道或鄉間小路上赤足跑, 借此強身健體;德國老人喜歡賽龍舟時自由積極、勇往直前的精神;西班牙老人則迷上了滾鐵環, 不僅能活動四肢, 還有利於呼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