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別讓霧霾成為你的“過敏原”

最長的一次跨年霧霾散去, 留給我們許多關於健康的思考。 如何科學地認識霧霾, 在霧霾來襲時做好適當的健康防護?其實, 除了佩戴口罩、打開空氣淨化器以外, 我們還要注意對一些人體組織的保護, 避免霧霾成為身體的“過敏原”。

眼睛: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多了

在人的五官中, 眼睛“活”得最敞亮, 除了睡覺的時候, 它不會有任何“防護服”。 在霧霾天裡, 人們通常用口罩來減少污染物對呼吸道的傷害, 卻忽視了眼睛也會受傷。

最近的這次跨年霧霾, 使得前往北京兒童醫院眼科就診的患兒明顯增多。 其中,

原本就有過敏性結膜炎的孩子占到大約一半。 兒科醫生表示, 霧霾導致眼睛乾澀, 孩子揉眼睛會使眼內的“肥大細胞”釋放過敏物質, 常常出現“越揉越癢, 越癢越揉”的現象。

除此外, 無眼病的人也可能患上非感染性結膜炎。 致病的首要原因就是霧霾中的有害物質。 當霧霾中高濃度的微粒、顆粒及粉塵進入雙眼後, 會聚集在眼球外表, 對眼表組織產生刺激, 進一步導致炎症, 出現眼紅、乾澀、發癢、有異物感、畏光、流淚等症狀。 當然, 本身就患有乾眼症、結膜炎等基礎眼病的患者, 已有症狀還可能加重。

應對

■ 減少戶外活動時間

減少戶外活動時間, 是避免霧霾侵擾的最有效方法。 尤其是基礎眼病、糖尿病患者, 以及過敏體質者、常化妝者,

更應避免外出, 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外出歸來後, 可用涼白開或乾淨的水及時沖洗眼睛, 減少細菌附著的時間。

■ 不要佩戴隱形眼鏡

霧霾中的粉塵和顆粒物同樣可以吸附在隱形眼鏡上, 阻塞鏡片透氣孔, 引起角膜缺氧。 而且, 佩戴隱形眼鏡會使淚液的流動性變差, 在空氣污染的情況下, 污染物更易附著在結膜上, 導致眼部過敏或發炎。

■ 多眨眼睛

眼睛乾澀時, 可以多做眨眼的動作, 讓淚液帶走附在眼球表面的粉塵和顆粒物。 同時配合打哈欠, 淚液產生的效果會更好。 愛喝熱水或熱茶的人, 還可順便利用蒸汽薰蒸眼睛, 增加眼表濕度, 緩解眼部不適的症狀。

■ 適當使用人工淚液

眼睛沒有感染時, 無需使用抗生素眼藥水。

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滴入後轉動眼球讓液體流出, 相當於沖洗了眼表, 但使用需遵醫囑。 如出現嚴重流淚、眼睛有膿性分泌物, 總是畏光、視力下降等情況, 應及時就醫。

皮膚:“癢癢”的老毛病犯了

霧霾天, 不少人的皮膚會遭遇“變故”, 不是臉上“痘痘”多了, 臉色變差了, 就是濕疹、蕁麻疹等老毛病又犯了……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 最易受到霧霾的傷害, 也最易被忽視。

霧霾中的化學物質可以直接對皮膚產生刺激, 引發炎症和皮膚敏感, 人體感覺為“皮膚瘙癢”。 當霧霾中顆粒物表面吸附的病原微生物接觸到皮膚, 引起感染或間接引發炎症反應, 就會出現“痘痘”增多的情況。 與此同時, 顆粒物本身或其吸附物都可成為過敏原,

在接觸皮膚後誘發人體的過敏反應, 比如, 蕁麻疹和濕疹。

除了過敏和炎症反應外, 一些緩慢的皮膚變化也在發生。 霧霾中顆粒物催化氧化應激反應, 對皮膚造成了面色發黃、晦暗等氧化性損傷。 顆粒物與紫外線等其他有害因素產生作用, 也會對皮膚造成光化學損傷, 導致膚色加深、色斑產生。

應對

■ 做好物理隔離

外出時戴上口罩, 穿高領上衣或佩戴圍巾, 減少暴露在空氣中的皮膚面積。 回家後, 應用清潔產品清洗暴露的皮膚, 外衣外褲應反面疊放, 不要隨便堆放在沙發和床上增加居室內的污染。 頭髮天天洗不可取, 但可以戴上帽子或頭巾減少污染物的附著, 也可選擇穿有帽子的外衣。

■ 不要過度清潔

霧霾天應使用保濕類的潤膚產品,

説明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防護膜, 起到阻隔污染物的作用。 原本, 人體皮脂腺日常分泌的皮脂能夠保護、滋潤皮膚。 因此, 回到家清潔皮膚時適度即可, 頻繁多次清潔反而會損害皮膚的屏障。

■ 使用防曬產品

有防曬功能的護膚品, 如防曬霜、隔離霜或有防曬指數的日霜等, 霧霾天也應使用。 原因是皮膚如果受損, 對紫外線的抵抗能力就會下降, 紫外線造成的損傷又會加重對皮膚屏障的破壞, 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 不要覺得霧霾天看不到太陽就不用防曬, 反而更應該使用。

■ 皮膚過敏快就醫

皮膚出現瘙癢、紅、腫、蕁麻疹等狀況, 或既往的濕疹等皮膚疾病復發, 不要自行用藥, 一定儘快到正規醫院治療。

尤其是發生在面部的皮膚問題, 切忌自行使用激素類藥物。 因為霧霾天反復出現, 一不舒服就塗抹激素藥膏, 可能會產生激素依賴性皮炎等問題。

情緒:性格內向的人消沉了

曾有一份研究顯示, 在1982至1983年席捲全球的“厄爾尼諾事件”(海水溫度異常偏高的現象)中, 全球大約有10萬人患上了抑鬱症, 精神病的發病率上升了8%。 這說明, 氣候對人的情緒的確是有影響的。

不少人應該有這樣的感受, 陰雨天想睡覺, 霧霾天感覺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致。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調適減壓中心主任彭旭表示, 這是社會、生理因素雙重作用下, 導致的心理問題。 從社會因素上來說, “群體暗示”會導致人的情緒發生變化。 “比如, 霧霾天呆在家的你流覽有關霧霾的資訊, 客觀上會加重你對霧霾的憂慮,產生消極情緒。”彭旭稱,平時就積攢了不滿情緒的人,此時也很容易爆發。從生理因素來分析,內向型性格、容易焦慮的人,比外向型性格、大大咧咧的人更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由於霧霾誘發呼吸道、心腦血管等疾病的人,身體的不適會與心理不適互相影響,帶來的消極情緒也更為嚴重。

彭旭提醒,有一種抑鬱症叫季節性抑鬱症,又被稱為季節情緒失調症,每年同一時間發作,常為秋末冬初開始,春末夏初結束。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造成季節性抑鬱症的原因主要是冬季陽光照射少,人體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原本就有抑鬱症的患者則更易受到霧霾天氣的影響,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需雙管齊下,有病情變化須及時就醫。

應對

■ 放緩呼吸節奏

呼吸節奏變慢,可以穩定情緒。平時一個人每分鐘大概呼吸12次到20次,霧霾天可嘗試每分鐘呼吸4次到6次,依據各人的承受能力而定。吸氣時從1默數到7,一秒一個數字,呼氣時從7默數到1,並且採用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方式可以説明人專心致志,使氧氣在體內得到充分交換。

■ 調亮室內光線

缺少光照會刺激人體分泌更多的褪黑素,增加倦怠感。白天時室內光線陰暗也會令人不甚愉悅。居家或在單位,可將屋內燈光調亮,或打開檯燈,增加對視覺的刺激。

■ 少說話聽音樂

霧霾天最重要的是“心平氣和”,如果一開口就忍不住發霧霾的牢騷,那不如少說話,減少負面情緒的發酵。同時,少張嘴也可以減輕污染物對口腔以及消化道的影響。在休息時間可選擇聽一些輕音樂或旋律輕快的歌曲,舒緩情緒。

名詞解析

霾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或鹽粒的集合體,使空氣渾濁,水準能見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種天氣現象。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體的顏色減弱,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而黑暗物體微帶藍色。根據市疾控中心2013年至2015年相關研究發現,霧霾主要成分有水溶性無機離子(硝酸鹽、硫酸鹽和銨鹽離子等)、金屬和類金屬(鉛、鎘、砷等)、碳類物質(有機碳和無機碳)等。(樂冬來)

客觀上會加重你對霧霾的憂慮,產生消極情緒。”彭旭稱,平時就積攢了不滿情緒的人,此時也很容易爆發。從生理因素來分析,內向型性格、容易焦慮的人,比外向型性格、大大咧咧的人更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由於霧霾誘發呼吸道、心腦血管等疾病的人,身體的不適會與心理不適互相影響,帶來的消極情緒也更為嚴重。

彭旭提醒,有一種抑鬱症叫季節性抑鬱症,又被稱為季節情緒失調症,每年同一時間發作,常為秋末冬初開始,春末夏初結束。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造成季節性抑鬱症的原因主要是冬季陽光照射少,人體生物鐘不適應日照時間縮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出現情緒與精神狀態的紊亂。原本就有抑鬱症的患者則更易受到霧霾天氣的影響,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需雙管齊下,有病情變化須及時就醫。

應對

■ 放緩呼吸節奏

呼吸節奏變慢,可以穩定情緒。平時一個人每分鐘大概呼吸12次到20次,霧霾天可嘗試每分鐘呼吸4次到6次,依據各人的承受能力而定。吸氣時從1默數到7,一秒一個數字,呼氣時從7默數到1,並且採用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方式可以説明人專心致志,使氧氣在體內得到充分交換。

■ 調亮室內光線

缺少光照會刺激人體分泌更多的褪黑素,增加倦怠感。白天時室內光線陰暗也會令人不甚愉悅。居家或在單位,可將屋內燈光調亮,或打開檯燈,增加對視覺的刺激。

■ 少說話聽音樂

霧霾天最重要的是“心平氣和”,如果一開口就忍不住發霧霾的牢騷,那不如少說話,減少負面情緒的發酵。同時,少張嘴也可以減輕污染物對口腔以及消化道的影響。在休息時間可選擇聽一些輕音樂或旋律輕快的歌曲,舒緩情緒。

名詞解析

霾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或鹽粒的集合體,使空氣渾濁,水準能見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種天氣現象。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體的顏色減弱,使遠處光亮物體微帶黃紅色,而黑暗物體微帶藍色。根據市疾控中心2013年至2015年相關研究發現,霧霾主要成分有水溶性無機離子(硝酸鹽、硫酸鹽和銨鹽離子等)、金屬和類金屬(鉛、鎘、砷等)、碳類物質(有機碳和無機碳)等。(樂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