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今天的大學生擔子到底有多“重”

社會交往上升到第一位, 其次是情感、學習問題。

來自本市某高校心理諮詢中心去年下半年對2639名大一新生的思想、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試分析, 表明:在一年內有自殺傾向的達65人, 占2.4%, 測試異常人數高達196人, 占7.4%, 對“至今你覺得心理健康方面有問題嗎”做出肯定選擇的有800人, 占到29%。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

如今的大學生呈現出的心理問題增多, 且在重要性的次序上也發生了變化。 情感、社會交往和學習是老一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上的重要程度分列前三位, 現在的前三位仍是這些問題, 但社會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

情感排第二, 學習問題在第三位。 外表、就業、性等因素也成為大學生心理諮詢的新熱點。

這是記者從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獲知的資訊, 中心成立於2004年, 設專職人員兩位, 3年來, 中心整合學校各方面的力量, 通過心理知識普及、專題講座、心理諮詢、團體輔導及各種生動有效的教育活動, 協助同學們克服在學習、生活或成長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擾。

經過這幾年的連續的跟蹤調查, 中心老師發現, 目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

自我意識的模糊與困惑:我怎麼處處不如人

調查中21%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

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事事不如人, 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 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

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 在大學階段, 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 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 他們並沒有形成關於自己的穩固形象, 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 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 加上心理的易損性, 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 往往灰心喪氣, 怯懦自卑。

而且新生對於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 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 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 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大學不是人間天堂

調查中42%的學生反映, 由於環境的改變, 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

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 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 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 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

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後, 突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準、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著差距, 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後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

產生心理上的落差, 因此, 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 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 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 與中學相比, 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靈活性和探索性, 進大學後, 他們一時無所適從。

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松了綁”, 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 以致心中憂鬱、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後, 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 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人際交往困難:想要交往又怕交往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 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 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 經常發生一些摩擦、衝突和情感損傷, 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 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

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

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 這種人經常處於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 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鬱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群, 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 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 不與他人接觸, 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

畢業時的心理危機也要提前預防

“如果從頭來過, 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吉梅老師稱, 其實, 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 自我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 對就業品質的期待, 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 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 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如果從頭來過, 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導, 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 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 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對於這些因為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 吉老師認為, 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 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 內容也大多是如何製作簡歷, 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 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

如果將大一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 那麼在新生入學的時候, 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 全面瞭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鬆後緊”的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據瞭解,目前多數高校已均初步建立了三級心理保健網路,在各系設立心理輔導員,班級設立了心理互助員,並劃撥專項經費對各類專兼職人員進行專業訓練。

全面瞭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鬆後緊”的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據瞭解,目前多數高校已均初步建立了三級心理保健網路,在各系設立心理輔導員,班級設立了心理互助員,並劃撥專項經費對各類專兼職人員進行專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