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大寒有什麼習俗?大寒吃什麼

按大寒節氣變化備農事

大寒節氣裡, 各地農活依舊很少。 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 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 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 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

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 平時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 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

除此以外, 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 便於及早安排農事。 如“大寒天若雨, 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 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

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大寒無風伏乾旱”。

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 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此時天氣雖然寒冷, 但因為已近春天, 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 這時節, 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 醃制年肴, 準備年貨。

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 即陰曆十二月初八。 在這一天, 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 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節氣的飲食變化

大寒節氣, 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 2009年春節就包含在大寒節氣裡。 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裡, 除幹農活順應節氣外,

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 寫春聯, 準備各種祭祀供品, 掃塵潔物, 除舊佈新, 準備年貨, 醃制各種臘腸、臘肉, 或煎炸烹製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

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 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此外, 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 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 除夕夜, 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 供孩童踩碎, 諧音吉祥意“踩歲”, 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 求得新年節好口彩。 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又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 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 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 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 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

糯米味甘, 性溫, 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 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捲的做法。

總之,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 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 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