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豎著抱早了的壞處有哪些?

如果是年齡特別小的嬰兒, 父母們把寶寶的方式一定要正確, 人們抱嬰兒的方式主要有四種, 最常使用的一種是腕抱法, 就是讓寶寶躺在手腕裡, 第二種是手托法, 另外兩種分別是伏肩法和抱帶法, 建議父母們不要選擇豎抱的方式, 尤其對於小嬰兒, 這樣豎著抱容易產生危害。

嬰兒豎著抱早了的壞處:

嬰幼兒的運動發育遵循從上倒下、從中心到四周、從大肌群到小肌群的規律。 嬰兒最早的協調動作是頭部的動作, 如吸吮反射, 眼及頭部追隨物體的轉動, 以後是四肢的活動、頸及軀幹的運動到雙下肢運動;從四肢的大動作到雙手的抓握、雙腳的邁步。 頸軀幹的動作順序, 首先是抬頭, 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俯臥時也能將頭抬起數秒, 以後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 頸軀幹肌肉逐漸發育, 到了2個月左右, 嬰兒就可以在俯臥位時抬頭數分鐘以上;到了3個月的時候,

俯臥時不僅能抬頭, 其胸部也可離開床面。 科學實驗證明, 科學的訓練寶寶運動, 可促進腦發育, 嬰兒學會一個動作的意義, 在於它促進了神經系統的整體發育。

嬰兒生長發育的特點是頭大、頭重、骨骼的膠質多, 肌肉還不發達, 肌肉力量較弱。

因此, 1個月的嬰兒只能稍稍抬頭片刻, 3個月時頭才能初步直立。 由於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 1~3個月的嬰兒不能較長時間支撐頭的重量。 因此, 抱1~3個月的嬰兒的姿勢是很講究的, 關鍵是要托住嬰兒的頭部。 1~2個月的嬰兒, 主要是平抱, 也可採用角度較小的斜抱。 平抱時讓嬰兒平躺在成人的懷裡、斜抱時讓小兒斜躺在成人的懷裡。 不論是平抱或斜抱, 成人的一隻前臂均要托住嬰兒的頭部。 另一隻手臂則托住嬰兒的臀部和腰部。 對於易吐奶的小兒則應採取斜抱, 這樣可防止吐奶或減輕吐奶的程度。

一般當孩子能主動穩住自己的腦袋, 大人就可以試著豎抱他們了。 3個月以內的寶寶頸椎尚未發育完善, 頸部肌肉也還不是很有力, 不能很好地支持自己的頭部。 建議媽媽在抱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時, 最好採取平躺的姿勢, 儘量不要豎抱。 如果因為吃奶後拍嗝等情況, 必須豎抱時, 一定要注意用手托住寶寶的頭部, 給寶寶頭部一個有力的支撐。 這樣就不會因為豎抱而給寶寶的頸椎造成傷害了。

當寶寶三個月時媽媽就可以採取豎抱的方式抱寶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