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夏季泡湯更養生 特定人群適合泡溫泉

“五一”小長假期間, 省內不少熱門酒店一房難求, 記者發現, 部分溫泉酒店火爆。 業界人士分析稱, 隨著廣東溫泉市場日趨成熟, 溫泉消費逐漸從娛樂時代邁向養生時代, 夏季泡溫泉被視為“冬病夏治”的一種保健方式, 逐漸深入人心。

廣東溫泉消費從娛樂時代走向養生時代

廣東是名副其實的溫泉大省, 根據廣東溫泉行業協會發佈的《2017年廣東省溫泉旅遊產業發展報告》顯示, 2016年廣東省內溫泉旅遊企業達355家, 溫泉旅遊接待總人次1.15億人次, 溫泉旅遊產業總收入達到352億元。 其中, 溫泉企業收入約92億元, 溫泉帶動的旅遊消費260億元。

事實上, 隨著溫泉市場日益火爆, 廣東溫泉旅遊市場日益趨於成熟。 廣東溫泉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溫泉與大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 已經成為廣東溫泉行業發展的共識。 一方面源于廣東居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 推動了溫泉旅遊發展模式的轉變。 另一方面, 近年來, 廣東溫泉業邁入轉型的軌道, 新的醫療技術與設備在溫泉療養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使得諸多新的溫泉健康業態與理療方式紛紛湧現。 記者從增城的香江健康谷獲悉, 溫泉已經不再局限於休閒娛樂, 而是成為了康養理療之地, 目前該企業已經與中醫院開展了溫泉療養項目的合作, 收到不錯的市場反響。

中國旅遊協會溫泉旅遊分會秘書長張越表示,

在溫泉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 溫泉+娛樂作為最普及的模式吸引大眾, 因此消費者對溫泉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旅遊、娛樂層面。 溫泉行業發展至今, 溫泉+娛樂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 溫泉+娛樂+康養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因此需要引導消費者對溫泉康養方面的認識。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高舜禮亦提出, 在未來的10年至20年間, 溫泉度假旅遊需求將有較大增長, 需要大力培育溫泉文化, 讓消費者真正認識溫泉, 善用溫泉的康養價值。

夏季泡湯更養生

記者日前走訪數家溫泉企業獲悉, “五一”小長假期間, 客房幾乎全部訂滿。 “幾年前, 天氣一熱就沒什麼客人, 現在就算是夏天,

也有人來泡溫泉。 ”廣東溫泉賓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院長林良才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泡溫泉可以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提高免疫功能、增強體質、調整亞健康狀態, 促進人體功能恢復。 夏季溫泉養生, 有醫學理論根據。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有提到:“春夏養陽”“長夏勝冬”, 說的是春夏之季, 人體的生理表現為以陽氣生長為主要特點;而“冬為陰, 夏為陽”, 在長夏時節, 人體陽氣常勝過冬天。 “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 由於機體陽氣不足, 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 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 或重感陰寒之邪, 加上現代人們的一些生活習慣影響,

如著裝不足以保暖、嗜飲冷飲、長期飲食之食物偏寒性, 容易造成一些慢性疾病, 常見的如女子宮寒不孕、風濕性關節炎、容易感冒、過敏性鼻炎等。 “夏治”是指在夏季, 尤其三伏之時, 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旺盛之時, 通過溫補陽氣, 散寒驅邪, 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 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 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 從而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夏季泡溫泉, 可以視作“冬病夏治”的一種保健方法。

特定人群適合泡溫泉

溫泉如何才能發揮養生功效?對哪些特定人群更有效?中山六院中醫科醫生邱超平表示, 運動關節疾病人群和亞健康人群最適合泡溫泉。

從中醫理論上來看,

溫泉屬溫性, 能夠促進人體氣血流通。 很多運動關節疾病在中醫看來大多是氣血不通所致, 而泡溫泉可以調和氣血, 改善氣血的運行和流通;對於亞健康人群來說, 溫泉可以讓他們放鬆心情, 調整氣血運行, 而它的溫度也可以調節人體的血液迴圈, 帶走人體的一些代謝廢物。 現在很多白領長期坐辦公室、缺乏運動, 久坐導致代謝廢物不斷地堆積, 飲食上也並不是非常健康, 毒素在身體裡積累到一定的量就會影響健康。 溫泉促進氣血流通的特性還有助於人體濕氣的去除, 但與此同時也要注意防濕, 泡完溫泉要注意保暖, 謹防受風著涼。

國外針對運動關節疾病也有很多的療法, 例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痛、肩周炎、膝關節炎、運動損傷等等,

可以配合針灸、理療, 或是溫泉中推出的溫泉泥療、漂浮療法等, 都有一定的療效。 如果可以在溫泉水中加入一些補腎、活血的中藥, 效果會更佳。 (記者 周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