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告訴你夏季邪氣防治

夏季會引發各種疾病,其實主要是有暑邪之氣所引起。由於地理的不同,南方地區不僅炎熱,而且潮濕。所以南方地區夏季多是因為濕邪所引起疾病。古人曾告誡我們"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盛夏暑熱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而長夏的濕熱則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暑為夏季的火熱之邪,是夏季的主氣,乃火熱所化。暑邪致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只在夏天發生。暑邪純屬外邪。

① 暑為陽邪,其性炎熱

暑為夏日火熱之氣所化,火熱屬陽,故暑為陽邪, 那麼暑邪傷人,多會出現一系列熱性的症狀,如高熱,心煩,面赤,口渴、舌紅、脈象洪大等。

② 暑性升散,傷津耗氣

暑為陽邪,陽會呈現出向上、向外的狀態,即升散。所以當暑邪侵犯人體時,人會頭暈、心煩,甚至突然昏倒,這就是中暑。 向外,是說暑邪多從皮膚毛孔侵犯人體,導致毛孔開泄,大汗出。汗屬於人體的津液,汗出過多則會導致津虧液傷。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大汗不僅傷津液更傷心氣。"氣隨津脫",所以夏天大汗後會出現心慌、氣短、乏力的症狀。

③ 暑多挾濕

夏季的最後一個月稱為"長夏",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而潮濕,如果暑邪常兼挾濕邪而侵犯人體,而此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多喜歡待在涼爽的地方,如長居空調房,並貪食生冷,所以發病特徵除發熱、煩渴等暑熱症外,還常見四肢無力、胸悶、噁心嘔吐、大便溏泄或不爽等濕邪內阻的症狀。

濕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濕為長夏主氣。夏秋之交,陽氣逐漸減弱,雨水較多,水氣蒸騰而上,空氣潮濕,故長夏為一年之中濕熱氣最盛的季節。濕邪為病,有外濕、內濕之分。外濕是由天氣多雨,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居處潮濕之地等外在濕邪侵襲人體所致。內濕則是由於或先天就屬於脾陽虛損體質,或過食生冷損傷脾氣,使脾的運化水液的功能失調,導致水濕停聚在體內,形成一種病理狀態。外濕和內濕雖有不同,但在發病過程中又常相互影響。

① 濕性重濁

"重",即沉重的意思。濕可以理解為體內有了多餘的不正常的水液,不能排出。俗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以人體感受濕邪之後也會出現"重"的表現,比如頭重如裹,如負重物, 周身困重,四肢酸懶沉重等症狀。"濁",即穢濁,是人感受濕邪之後會有穢濁不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產生。如皮膚病變之滲出物,女性感受濕邪後導致異常的帶下分泌物,質黏膩而味腥臭等,濕邪致病可出現多種穢濁症狀。

② 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

濕邪是體內不能正常代謝的水分,水屬陰,故濕為陰邪,所以容易損傷人體陽氣,就會阻礙氣機,影響肝、脾、肺、胃、大腸、膀胱等一系列臟腑的氣的升降運動,出現氣短、煩悶、小便短澀不利、大便排出不暢等症狀。

③ 濕性黏滯、彌散

"黏",即黏膩;"滯"即停滯。濕邪的性質為黏膩停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濕邪侵犯人體出現的病症多黏滯而不爽,比如濕積腸胃,可見大便黏膩而不爽,如夏季腸炎、菌痢;濕積為痰,就會出現痰黏,胸悶;濕阻膀胱,會出現小便淋瀝不盡。二是指濕邪為病,多纏綿遺留在人的身體上不易離去,病程較長或反復發作,如濕溫病、慢性濕疹等。

只有瞭解致病的原因,才能真正的做到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