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豆豉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草》。

【拼音名】Dòu Chǐ Cǎo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Bloodred Iris

【別名】通經草、岩參、蛇頭細辛、疳積藥、小蜘蛛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敗醬科植物長序纈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leriana flaccidissima Maxim.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洗淨, 曬乾

【原形態】長序纈草 大草本, 高達1.5m。 根狀莖塊柱狀, 上部斜升;莖較粗壯, 中空。 基生葉3-7羽狀全裂或淺裂;葉柄長約6cm;中裂片較大, 卵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3.5-7cm, 寬1.5-3cm;先端長漸尖, 基部近圓形, 邊緣具齒或全緣, 兩側裂片依次稍小, 疏離;軸粗壯有窄翅;莖生地與基生吉相似, 上部葉漸小, 柄漸短;全部葉多少被短毛。 極大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線狀鑽形;小苞片三角狀卵形, 全緣或具鈍齒;花小, 白色;花冠長1.5-2.5mm, 漏斗狀擴張, 裂蕊3, 稍伸出;子房下位, 卵形, 多少具白毛。 在成都市熟的植析上, 果序長50-70cm。 瘦果卵形, 長2-3mm, 先端常有羽狀冠毛, 長達5mm。 花期6-8月, 果期7-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3500m的高山溪流附近,

山坡林下及密林邊緣。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祛風利濕;健脾消積。 主月經不調;痛經閉;風濕痹痛;小便不利;小兒疳積;跌打傷痛;脈管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或浸酒。 外用:適量, 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