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心肌梗塞吃什麼藥?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 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會給人心裡生理上帶來很大壓力。 而心肌梗塞是一種常見疾病, 它屬於心臟病冠心病的一種, 對發生在成年人和老年人身上。 它是一種急性發作病, 主要表現為胸腔共鳴、盜汗、呼吸困難、心悸怔忡等, 如果有這些症狀, 要常常把要帶在身邊, 那麼具體有哪些藥治療心肌梗死呢?

1、症狀表現

症狀表現:胸痛 , 放射痛 , 發作時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虛脫、出汗、呼吸短促、憂慮、心悸、噁心或頭暈症狀。

症狀表現:隱匿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個類型。 其中最常見的是心絞痛型, 最嚴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兩種類型。 2、藥物治療需長期服用硝酸酯類, 他汀類降血脂藥, 抗血小板製劑等藥物。 長期服用西藥會對患者的腎胃等器官造成傷害。 支架手術經過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狀動脈裡面, 達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的目的.

缺點:經臨床統計裝支架3-5年, 30%左右的病人會再次發生堵塞, 其主要原因是植入支架後的血管壁不光滑, 更容易沉積堵塞, 並且植入金屬支架會使血管失去彈性, 失去了西藥擴張血管的治療作用和“急救效果”。

術後還需終身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 冠狀動脈搭橋術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從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 然後將其分別接在狹窄或堵塞了的冠狀動脈的兩端, 使血流可以通過“橋”繞道而行, 從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 而緩解心肌缺血的症狀。

缺點:做搭橋術需要開胸, 創傷比較大, 術後需終身服藥。

3、中醫大師薛延平依據《黃帝內經》“五臟濁氣, 名曰傳化之腑, 此不能久留, 輸瀉者也”, 獨創了“五濁斑塊論”。 薛延平認為冠狀動脈內的斑塊形成原因很複雜, 但不外乎“五濁”範疇。 “五濁”是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功能失調所產生的人體廢物, 如肺主氣而生“氣濁”, 心主血而生“血濁”, 脾主運化而生“痰濁”, 腎主水而生“濕濁”, 肝主疏泄而生“淤濁”。 這些“濁物”不能經正常途徑排出體外, 也就是不能經“傳化之府”即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排出體外, 沉積於人體血管、脈絡, 特別是心脈之中, 導致心脈瘀阻, 氣血運行失暢, 而發為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