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下肢肌肉萎縮的症狀

人體越是到了年齡大的時候, 越容易發生各種疾病問題。 因為人在逐漸的衰老的同時, 身體的內部各個器官都會在衰竭, 最後是新陳代謝緩慢。 各種疾病不斷發生, 身體的四肢也容易發生疾病, 比如肢體肌肉萎縮, 人可能會無法正常行走, 那麼下肢肌肉萎縮的症狀是什麼呢?

一、小腿肌肉萎縮症狀

1、神經源性肌萎縮:因下運動神經元及其損害所致。 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損害時肌萎縮呈節段性分佈, 以肢體遠端多見, 對稱或不對稱, 不伴感覺障礙, 常出現肌束顫動, 肌力和腱反射程度與損害程度有關。

2.肌源性萎縮:由肌肉本身疾病所致。 萎縮不按神經分佈, 常為近端型骨盆帶及肩胛帶對稱性肌萎縮, 少數為遠端型。 伴肌力減退, 無肌纖維震顫和感覺障礙。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脫氫酶、穀草轉氨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醛縮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

肌醛磷酸激酶最為敏感。 肌電圖特徵性改變為出現短時限多相電位。

3.其它:中樞性肌萎縮一般伴反射亢進或病理反射。 缺血性肌萎縮多因各種動脈炎、血栓形成等肌肉缺血和無菌性壞死而致。 廢用性肌萎縮則與長期不運動有關。 且多為可逆性。

二、腿部肌肉萎縮的臨床症狀

1、肌源性腿部肌肉萎縮:肌營養不良為常見症狀, 營養不良性肌強直症, 多發性肌炎外傷如擠壓綜合征等, 週期性麻痹;缺血性肌病;代謝性肌病;內分泌性肌病;饕源性肌病;為神經肌肉傳遞障礙如重症肌無力等。

2、神經源性腿部肌肉萎

縮:主要是下運動神經元和脊髓病變, 引起脊椎椎骨骨質增生, 椎間盤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 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神經, 損傷脊髓空洞症, 運動神經元性疾病格林-巴厘綜合征, 脊髓病變和腦部病變導致的廢用性肌萎縮症等。

1、廢用性腿部肌肉萎縮:上運動神經元病變, 是由肌肉長期不運動, 引起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脊髓灰質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消耗性疾病, 病人長期減少運動而導致肌肉的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