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1歲寶寶不出牙怎麼辦

寶寶是比兒童小的孩子, 是爸媽或家人對嬰兒或幼兒的昵稱。 孩子對於父母來說, 都是寶貴的。 古時候, 父母有了孩子之後都是如獲珍寶。 在父母眼裡, 孩子都是寶貝。 寶寶的健康是整個家庭的重中之重。 1歲寶寶不出牙怎麼辦, 是不是正常現象呢?讓我們通過以下文章瞭解一下吧。

1個人體質

屬於正常的個別差異, 是最常見的狀況, 長牙的時間可以慢到一歲之後, 甚至到一歲三個月左右才開始長牙;或是初始正常地長了幾顆牙, 接著隔了好久都不見動靜, 延緩了順序長牙的時程。 但是整體檢查起來, 孩子生長發育的狀況均稱良好, 智慧發展亦皆正常, 故而可以判斷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這些孩子的家人可能小時候有類似情形, 屬於家族遺傳型體質。

2威廉斯氏綜合征(Williamssyndrome)

是一種因七號染色體長臂7q11.23區段部分缺損的先天性疾病, 患兒有典型的臉部外觀,

身體瘦小, 有輕、中度的智慧發展遲緩, 牙齒通常長得很慢且小而稀疏;友善而愛說話的個性也是他們的另一個特徵。 此症病兒常合併先天性心臟病, 尤其是主動脈狹窄、肺動脈狹窄或肺動脈瓣狹窄。

3鎖骨顱骨發育異常症(Cleidocranialdysostosis)

罹患此症的寶寶除了牙齒長得慢, 甚至缺少某幾顆牙之外, 身材通常較矮小, 前額及後腦勺較突出, 位於頸、胸部交界處的鎖骨發育不良或完全闕如, 所以病兒的兩肩可以靠在一起。 這是一種顯性遺傳病, 其基因缺陷目前已知是位在六號染色體短臂6p21部位, 可用分子生物學檢查證實。 病人的智慧完全正常。

4黏多糖儲積症

尤其是第二型及第六型的黏多糖症病兒, 牙齒常長得比較慢。 由於這是一種急性遺傳的先天代謝異常,

造成黏多糖在身體的各個部位, 尤其是骨骼、關節、毛髮、皮膚、牙齒、內臟等處慢慢堆積, 而形成極特殊的外貌及因骨關節變形所造成的爪狀手、脊椎異常和個子較矮, 必須儘快尋醫求治。

1歲寶寶不出牙怎麼辦?通過以上文章內容的講解, 相信您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 如果牙遲遲不出是, 就是寶寶決少鈣質, 給寶寶吃點鈣片, 每天煲點豬扇骨湯或其它骨湯, 豬扇骨最好, 湯要煲二三個小時以上才能把骨內的鈣煲出來, 再用骨湯煲稀飯給寶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