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腳心發涼的六大原因

1.久坐或久立易手腳發涼

手腳發涼的人應該改善生活習慣, 加強體育鍛煉。 尤其是久坐或久立的人, 必須重視工間操, 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動, 以促進血液迴圈。 多補充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 食用富含鐵的豆類、牛骨湯、牛肝、牛奶等食物也有助於改善症狀。

2.精神緊張和不安

心理過分敏感、精神壓力過大、平時過度操心、時常心神不安等人群, 是手腳發涼的高發人群。 這種情況下, 應該首先讓內心平靜下來, 而後接受藥物治療。

3.身體激素變化

出現手腳發涼的人群中, 女性占絕大多數。 這是因為月經和生育所引起的激素變化,

會對自主神經系統造成一定影響, 從而導致皮下血管收縮和血液流量減少, 引發寒症。 另外, 雌激素不足的更年期女性、生育後的女性或心臟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營養失調、貧血、低血壓、骨盆炎患者普遍存在手腳發涼症狀。

4.雷諾氏病及雷諾氏現象

雷諾氏現象多見於中青年女性。 典型表現為雙手指(足趾)末端在受涼後出現發白、發涼, 然後變紫、變紅, 最後又可恢復正常。 其原因是手指(足趾)末端小動脈痙攣。 當它屬於原發病時, 稱為“雷諾氏病”;若為繼發, 則稱為“雷諾氏現象”。 引起雷諾氏現象的疾病有硬皮病、皮肌炎、紅斑狼瘡、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結節性多動脈炎等。

5.多發性大動脈炎

多發性大動脈炎多發生于青年女性,

常累及多處大、中動脈, 如主動脈、腹主動脈、頭臂動脈、上下肢動脈。 若發生於下肢, 則出現下肢發涼。

6.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多發生于中年男性。 早期表現為小腿和足部皮膚發涼, 皮色蒼白或青紫, 行走時疼痛、酸脹, 稍事休息後可以緩解。 當病情進一步發展時, 則會出現患肢皮膚乾燥、肌肉萎縮, 以及疼痛加重, 夜間尤為明顯。 當有上述症狀發生時, 應引起高度重視, 並及時到醫院接受檢查、治療。

因此, 當您有手腳發涼症狀時, 一定要查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