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護膚養生法:學會2招,讓你從內美到外!
冬春是皮膚最容易出問題的季節, 銀屑病、濕疹、瘙癢、蕁麻疹等最愛來搗亂。 就算沒有皮膚問題, 面色磁白潤紅、水嫩嫩, 也是男女老少的正常養顏需求。
皮膚問題不能靠遮蓋或粉飾, 只有調養好脾虛、濕滯等體質偏差, 才能從內美到外。
養護皮膚學會這兩招
第一招:解決脾虛與濕滯
人們總有誤解, 以為老人逐漸體弱, 才會脾胃氣虛, 事實上, 大量臨床實踐發現, 中青年人群出現脾胃氣虛、陽虛, 甚至腎虛者眾多, 脾腎虧虛證候經常可見。
這是因為, 現代生活習慣下, 喜冷飲寒食, 易傷脾陽;熬夜、睡眠不足, 也是耗損陽氣的原因。 中醫認為睡子午覺是固護陽氣最有效的方法, 即晚間11時~次日2時, 午間11時~14時是陰陽交接之際, 此時睡眠是養正氣的最佳時間。 但當今很多年輕人忽略這點, 半夜不睡者比比皆是, 導致陽氣得不到將養;夏天本該出汗, 但空調條件下,
如何能解決脾虛與濕滯?
首先, 不僅此時, 四季都應顧護陽氣, 作息有規律, 不熬夜, 飲食得當, 陽虛時忌寒涼宜溫性, 夏天空調也應調到合適的溫度同時莫過長時間待在空調房。
其次, 居住上, 建議每天使用抽濕機或用空調抽濕功能,
第三, 食療健脾化濕。 可將北芪作為健脾、運濕、生陽、固表的“君藥”, 偏溫而不燥, 與其他常用七八樣藥材, 可搭配成N種藥食同源方:腸胃濕滯要運化, 就搭配行氣走串的道地藥材新會陳皮, 行氣化痰;要溫中又安神, 解決睡眠問題, 就搭配龍眼肉、枸杞子、大棗, 兼具補血之功;加強化濕功效的, 可搭配薏仁、芡實;需要活血、消滯的, 可搭配酸性的山楂, 還可降血脂。
第二招:溫和潤膚燥
多年的醫學科普下來, 很多人都明白了皮膚是人體第一屏障, 保濕潤膚更是養護肌膚第一關。
除了應用凡士林、維生素E潤膚霜、尿囊素等保濕護膚品外, 更值得重視的是洗澡不能水太熱, 也不能頻繁使用刺激性大、清潔力強的洗浴劑;洗澡水溫度不能高, 40℃左右足夠了, 泡澡或洗浴, 最長不能超過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