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土人參的功效|吃土人參好不好

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土人參為馬齒莧科土人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別名人參菜、水人參、參草、紫人參、福參、習稱櫨蘭, 藥用為其根。 常栽于村莊附近陰濕地方。

基本資料

採制:秋、冬季挖根, 洗淨, 曬乾或蒸後曬乾。

性狀:主根圓柱形, 直徑1~3cm, 長短不等, 有的微彎曲, 分枝如人參狀, 並有少數鬚根殘留。 肉質堅實。 表面棕褐色, 去皮者莫棕色, 斷面乳白色。

化學成分 含芸苔甾醇、β-穀甾醇、豆甾醇。

功能主治 健脾潤肺, 止咳, 調經。 用於脾虛勞倦、泄瀉, 肺勞咳痰帶血、眩暈潮熱、盜汗自汗、月經不調、帶下。 補中益氣, 潤肺生津。 用於氣虛乏力,

體虛自汗, 脾虛泄瀉, 肺燥咳嗽, 乳汁稀少。

性味歸經:性平, 味甘。 脾;肺;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0-60g。 外用:適量, 搗敷。

營養成分:

土人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56克、脂肪0.18克、總酸0.06克、粗纖維0.66克、幹物質6.2克、還原糖0.44克、維生素C11.6克、氨基酸總量1.33克、鐵28.4毫克、鈣57.17毫克, 鋅3.19毫克。

功效

土人參可作藥膳兩用, 可輔助治療氣虛乏力、體虛自汗、脾虛泄瀉、肺燥咳嗽、乳汁稀少等症, 具有通乳汁、消腫痛、補中益氣、潤肺生津等功效。

藥理作用:

健脾潤肺, 止咳, 調經。

治脾虛勞倦、泄瀉, 肺勞咳痰帶血, 眩暈潮熱, 盜汗自汗, 月經不調, 帶下。

《滇南本草》:補虛損癆疾, 婦人服之補血。

《南寧市藥物志》:潤肺止咳。

治燥熱咳嗽及病後虛弱。

《四川中藥志》:補氣血, 充乳汁, 助消化, 生津止渴。

治咳痰帶血。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中益氣, 潤肺生津, 涼血消腫。

治病後體虛, 勞傷咳嗽, 遺尿, 月經不調, 癤腫。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滋補強壯。

治頭暈, 耳鳴, 目眩, 婦女帶下;肺結核咳嗽, 潮熱盜汗。

常用配方;

治虛勞咳嗽:土洋參、隔山撬、通花根、冰糖。 燉雞服。 (《四川中藥志》)

治多尿症:土高麗參二至三兩, 金櫻根二兩。 共煎服, 日二、三次。 (《福建民間草藥》)

治盜汗、自汗:土高麗參二兩, 豬肚一個。 燉服。 (《閩東本草》)

治勞倦乏力:土人參五錢至一兩, 或加墨魚幹一隻。 酒水燉服。 (《福建中草藥》)

治脾虛泄瀉:土人參五錢至一兩, 大棗五錢。 水煎服。 (《福建中草藥》)

鑒別:

性狀鑒別:根圓錐形或長紡錘形, 分枝或不分枝。

長7-15cm, 直徑0.7-1.7cm。 頂端具木質莖殘基;表面灰黑色, 有縱皺紋及點狀突起的項根痕。 除去栓皮並經煮後表面為灰黃色半透明狀, 有點狀鬚根痕及縱皺紋, 隱約可見內部縱走的線管束、質堅硬, 難折斷。 折斷面, 末加工的平坦, 已加工的呈角質狀, 中央常有大空腔。 氣微, 味淡、微有粘滑感。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木栓層殘留或已去除。 皮層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 韌皮部較窄, 薄壁細胞含有少量草酸鈣簇晶。 形成層明顯。 木質部占根的大部分, 導管常1-2列, 呈放射狀排列, 近形成層處可達3-4列, 中心部位多散在, 直徑約45μm;木薄壁細胞含大量草酸鈣簇晶, 射線寬8-24列組細胞。

粉末特徵:淡黃棕色。

草酸鈣簇晶頗多。 單個簇晶直徑15-53μm, 晶瓣不甚整齊, 有時形如眾多砂晶或不規則方晶的堆積狀。

澱粉粒較多。 單粒, 類球形或近橢圓形, 層紋不甚明顯。

壁增厚的薄壁細胞為韌皮部或基外側的細胞, 呈不規則長萬形或闊披針形。 壁呈念珠狀增厚, 非木化, 可見圓形壁孔。

木薄壁纖維較少, 披針形或長形, 兩端較尖, 或一端較尖, 另一端鈍圓;壁增厚, 微木化, 壁孔稀疏。

導管網紋或近網紋狀的梯紋;壁木化。

木體細胞表面觀近六角形, 切面觀切向延長, 壁增厚。

草酸鈣方晶少見。

棕色團塊可見, 形狀、大小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