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剖腹產腿部血栓的症狀

對刨腹產的產婦來說, 隨著身體逐漸的康復, 平時要適度的運動鍛煉, 不能長時間的臥床, 因為這讓容易引發血栓的情況, 這對於產婦的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果下肢靜脈血栓, 甚至對於產婦的生命安全都會造成比較大的威脅, 在這方面一定要有所注意, 如果出現肢體腫脹, 出現疼痛的時候, 要及時諮詢醫生, 採用相應的方法來預防和治療。

一、患肢腫脹

患肢組織張力高、皮色泛紅、皮溫較健側高、呈非凹陷性水腫, 嚴重時皮膚可出現水皰。 血栓部位的不同腫脹部位也有差異。 腫脹大多在發病後第二三天最嚴重, 之後逐漸消退, 消退時先表現為組織張力減弱, 再表現為患肢周徑逐步縮小, 但是難以恢復原狀。

二、疼痛和壓痛

血栓在靜脈內引起炎症反應, 使患肢局部產生持續性疼痛;血栓堵塞靜脈使下肢靜脈回流受阻, 患側肢體脹痛, 直立時疼痛加重。

壓痛主要局限在靜脈血栓產生炎症反應的部位, 如股靜脈行徑或小腿處。 小腿腓腸肌壓痛又稱Homans征陽性。

三、淺靜脈曲張

淺靜脈曲張屬於代償性反應, 在急性期一般不明顯, 多表現為後遺症。 當主幹靜脈堵塞後, 下肢靜脈血通過淺靜脈回流,

淺靜脈代償性擴張。

四、股白腫

當下肢深靜脈急性栓塞時, 腿部血栓症狀表現為腫脹呈可凹性及高張力, 下肢水腫在數小時內達到最高程度, 阻塞主要發生在股靜脈系統內。 當合併感染時, 出現疼痛性白腫, 表現為刺激動脈持續痙攣, 可見皮膚蒼白、全肢體的腫脹及皮下網狀的小靜脈擴張。

五、股青腫

致使下肢動脈痙攣, 肢體缺血甚至壞死, 患肢皮膚發亮, 伴有水皰或血皰, 疼痛劇烈, 皮色呈青紫色, 稱為疼痛性股青腫。 腿部血栓症狀常伴有動脈痙攣, 皮溫降低, 下肢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進而發生高度迴圈障礙。 高熱、神萎, 易出現休克表現及下肢濕性壞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