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損傷標誌物三項
很多的人對心肌損傷這個詞並不陌生, 也有很多的人瞭解什麼是心肌損傷。 但是更多的人其實並不知道該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出現了心肌損傷這種情況。 其實想要判斷心肌損傷, 還是需要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 其中心肌損傷標誌物, 就會告訴我們的心肌損傷情況和程度。
心肌損傷標誌物是指心肌損傷時釋放到外周血中並被檢測到的蛋白質類和(或)酶類物質。 通過對該類物質的檢測可為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伴有心肌損傷的疾病的臨床診斷、病情監測及危險分層等有提示作用。 理想的心肌損傷標誌物除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外, 還應具有以下特性:①主要或僅存在於心肌組織, 在心肌中有較高的含量, 可反應小範圍的損傷:②能檢測早期心肌損傷, 且窗口期長;③能估計梗死範圍大小, 判斷預後;④能評估溶栓效果。
反應心肌缺血損傷的主要生物化學標誌物包括心肌酶及心肌蛋白等, 前者有血清天門冬氨酸轉氨酶、血清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工酶、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後者有肌鈣蛋白、肌紅蛋白等。
1.血清天門冬氨酸轉氨酶
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又稱穀草轉氨酶(GOT), 廣泛分佈於人體各組織。
(1)參考值:
(2)臨床意義:AST在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6~12小時升高, 24~48小時達峰值, 持續5天或1周, 隨後降低。 因為AST不具備組織特異性, 故單純的AST升高不能診斷心肌損傷。
2.血清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工酶
乳酸脫氫酶(LD)是葡萄糖無氧酵解中調節丙酮酸轉化為乳酸的關鍵酶, 廣泛存在於肝臟、心臟、骨骼肌、肺、脾臟、腦、紅細胞、血小板等組織細胞的胞質和線粒體中。 LD是分子量135KD的四聚體, 由M型和H型亞單位構成5種同工酶:H4(LD1)、MH3(LD2)、M2H2(LD3)、M3H(LD4)、M4(LD5)。
(1)參考值:①乳酸脫氫酶:丙酮酸為底物時, 200~380U/L;乳酸為底物時, 109~245U/L。 ②LD1為28.4%±5.3%, LD2為41.0%±5.0%, LD3為19.0%±4.0%, LD46.6%±3.5%, LD5為4.6%±3.0%。 乳酸脫氫酶常用速率法檢測其總活性, 而其同工酶常用電泳法測定。
(2)臨床意義:發生心肌損傷時, 心肌細胞膜破裂, 線粒體、胞質內物質外漏到細胞間液及外周血中。 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工酶LD1在急性心肌梗死發作後8~12小時開始升高, 48~72小時達高峰, 7~12天恢復正常。 連續測定乳酸脫氫酶, 對於就診較遲, 肌酸激酶已恢復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