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預防肝癌要從早期檢測入手

癌癥一直以來就是一種頑固性疾病, 患者被診斷為癌癥后就相當于提前下達了“死亡通知書”。 目前尚沒有有效的手段可以完全治愈癌癥, 醫生及患者能做的就是盡量延長患者的生命。 而對于正常人群來說, 能做的就是進行積極地預防, 做好定期檢查。

據《華商晨報》報道, 近日全國頂尖的肝臟外科學術專家在遼寧舉行了肝臟外科學術論壇。 他們在總結長期工作中有關肝臟腫瘤治療經驗的同時, 更加提示人們應該關注肝癌疾病, 做好預防和檢查。

我國肝癌患死亡率居第二位

據了解, 在我國肝癌患者呈上升趨勢,

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公布的2012年《腫瘤登記年報》數據, 我國肝癌發病率為28.71/105, 占所有惡性腫瘤的第4位(10.04%), 而死亡率為26.04/105, 占所有癌癥死亡的第2位(14.42%), 僅次于肺癌。

35歲以上人群應做好早期檢測

肝癌屬于一種早期隱秘性特別強的疾病之一。 早期多無特異性癥狀體現, 但一旦出現不良癥狀即表示肝癌已發展到晚期, 為肝癌治療造成更大的困難。 因而, 對于無定期體檢意識的人群來說, 一旦診斷為肝癌晚期, 對他們而言將會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打擊。

臨床顯示, 多數肝癌患者都是在中晚期時才有所察覺, 而到醫院進行就診的患者大多都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肝癌晚期出現最常見癥狀就是基于肝損傷誘發消化消化能力下降而導致的消瘦乏力,

以食欲下降、飯后上腹飽脹。 噯氣、消化不良、惡心為主要表現;相當一部分的肝癌患者多汗發熱, 有時候高熱可達39℃以上;此外, 還存在各種出血傾向, 如牙齦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傾向, 消化道出血較為常見, 且消化道出血是導致肝癌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而, 專家建議, 即便是正常人群應該每年進行相關體檢, 排除罹患肝癌的可能性。 尤其是35歲以上高危人群應該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 針對肝癌需進行全腹彩超以及肝功檢查, 可以及早發現各種早期肝病。 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更應該加以注意, 在定期檢查的同時做好日常保健工作, 多運動, 少食高脂食物, 防止產生病變, 為肝癌留下可乘之機。

治療肝癌分階段解讀

現代肝癌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化療及放療三種手段。 目前, 由于化療及放療可能存在的術后風險, 中藥治療也為很多專家所推薦。 但依據肝癌病情的程度, 醫生通常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方式的選擇。

針對早期肝癌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 在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直接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肝功能尚存在異常, 則需藥物調理, 待肝功能恢復后進行手術治療。

中期肝癌患者, 盡量采用手術進行根治性切除, 若暫時無法手術, 需聯合進行局部放射治療、生物治療或中醫要治療來縮小腫瘤, 以達到可手術標準。

晚期肝癌患者由于病情嚴重, 但不同于肝功能衰竭, 肝癌患者凝血功能更強,

具備手術條件, 且危險性比較小, 因而晚期肝癌患者最佳治療方式是采取肝臟移植手術, 成功可能性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