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自製起酥油的方法步驟是什麼?

現在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起酥油, 比如在一些大型的超市, 或者在網上就可以買到起酥油來使用, 起酥油有很多優點, 比如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尤其加了起酥油之後, 食物會變得非常酥脆, 所以那些喜歡酥脆口感的人, 製作食物的時候就會加入起酥油, 今天就教大家自己製作起酥油的方法。

自製起酥油的方法:

起酥油:西餐糕點專用的油料.

去大型超市進口食品專櫃.或找給酒店送食材的批發商.

再簡單點, 黃油加熱, 下入美國玫瑰牌無筋麵粉和起士粉, 小火炒制3分鐘.晾涼即可.

將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製大桶裡, 用力上下攪拌來回數百次, 攪得油水分離, 表面便浮出一層淡黃色的脂肪質, 把它舀起來, 冷卻後便成酥油。

1、黃油切小塊, 放入鍋內, 小火熬, 慢慢會不斷地浮上白色泡沫, 用小勺一點點撇去泡沫。

2、或用濾油網撈出白色泡沫。

3、煮至泡泡呈透明狀時, 證明蛋白質全部去除了, 關火, 去除最後留下的雜質。

4、待涼後裝瓶即可。

傳統的做法是:將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製大桶裡, 用力上下攪拌來回數百次, 攪得油水分離, 表面便浮出一層淡黃色的脂肪質, 把它舀起來, 冷卻後便成酥油。 酥油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藏族群眾(特別是牧區群眾)日常的熱量除了肉外, 便靠從酥油中攝取了。 酥油的吃法很多, 主要是打酥油茶喝。 逢年過節, 人們炸果子"卡賽"也用酥油。 酥油在藏民來說是用處繁多的, 它既是砌茶做飯用的主要材料, 即使入廟拜神, 給神壇油燈添的香油, 也是流質的酥油。

提煉酥油俗稱“打酥油”, 工具比較簡單:一隻酥油桶, 一個盛有適量水的大盆。 酥油桶是木制的, 由三部分組成:(1)木桶, 高及人胸, 有近五分之一坐入與桶外徑相差無幾的土坑裡。 桶身上下等粗, 週邊上、中、下各部分別用金屬箍或竹、藤箍、牛皮箍等箍緊。 (2)“甲洛”, 一塊比木桶內徑略小的厚木板, 上面掏有三角形或方形的五個孔, 其中四孔均勻地分佈在木板的各對稱部位, 中間的方孔上固定著一根一握粗、直、高出桶1尺左右的木棍。 一般情況下, “甲洛”總是插在木桶裡的。 (3)一與桶外徑相等的木蓋, “甲洛”柄從中央的圓孔中伸出。 木蓋反面固定著幾根木條, 使之更穩定地蓋於桶上, 以保持桶內潔淨,

酥油桶雖大小不一, 但一般都能裝60—80斤奶。 每逢早、晚, 婦女們把濾淨的鮮奶倒入酥油桶裡, 使之略微發酵, 如發酵差, 可加些溫水。 打酥油通常由一位婦女承擔, 遇體弱多病或年老體衰者, 也有兩人同時操作的。 打酥油時, 兩手握住木柄, 用腰、臂以至全身力氣, 壓“甲洛”下沉, 觸及桶底;旋鬆手, 任憑浮力又將其緩緩托起。 如此周而復始, 反復近千次, 酥油才從奶中分離, 浮於表層。 這時, 操作者精心、仔細地把酥油撈起, 把粘在桶壁上的油點粘出, 一併放入盛涼水的大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