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皮參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ànɡ Pí Shēn
【別名】烏蟲參、烏參、紅參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參科動物玉足海參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lothuria leucospilota(Brandt)[H.vagabunda Selenka]
採收和儲藏:潛水夫下水捕撈多在春、秋季,
【原形態】玉足海參, 體圓筒狀, 後部常較粗大, 一般體長20-30cm。 背面散生少數疣足和管足腹面管足較多, 排列不規則, 但幼小個體的管足常排列成3縱橫。 皮內骨片主要為桌形體和扣狀體。 桌形體的底盤為圓形, 中央有4個大孔, 周圍有8-14個小孔, 塔頂有一大圓孔, 周圍有8-11個小齒;另有較小的桌形體, 底盤近方形, 中央有大孔4個, 角上有小孔4個。 扣狀體骨片多為橢圓形, 有穿孔3-4對。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時背面為暗褐色, 老年個體色常較深, 幼小個體常帶紫褐色。
資源分佈:我國分佈于自福建東山、廣東、海南至西沙群島。
【化學成份】
玉足海參全體含海參甙(holothurin)A、B, 纖毛氨基酸(cilaamino acid), 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及海參毒素Ⅰ、Ⅱ、Ⅲ。
幹體壁含兩種岩藻糖酸性多糖HL-S及HL-P, HL-S系聚岩石藻糖硫酸酯(polyfucose sulfate), HL-P系硫酸粘多糖(sulfated mucopolysaccharide)。
【性味】味甘;鹹;性溫
【功能主治】補腎養血;催乳;止血。 主虛弱勞怯;產後乳少;腸燥便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 適量。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