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靜脈炎分級與護理

靜脈炎又叫血栓性靜脈炎, 主要是指靜脈血管發炎, 而靜脈炎的分級主要是根據靜脈炎的不同症狀進行分級。 靜脈炎分級的目的是説明患者瞭解病情。 一般情況下是有兩種比較常見的分級。

一、0無臨床症狀

1+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

2+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靜脈條紋形成.

3+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靜脈條紋形成,可觸及索狀物.浸潤

二、0無臨床症狀

1.皮膚蒼白,水腫範圍小於英寸(2.5cm),皮溫降低,有或無疼痛.

2.皮膚蒼白,水腫範圍1英寸(2.5cm)-6英寸(15cm),皮溫降低,有或無疼痛.

3.皮膚蒼白,呈透明狀,水腫範圍大於6英寸(15cm),皮溫降低,輕度致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皮膚蒼白,呈透明狀,皮膚緊繃並褪色,有液體滲出;皮膚青腫,水腫範圍大於6英寸(15cm),壓迫水腫部位後組織呈凹陷狀;循環系統功能下降,中度致重度疼痛.任何劑量的血製品,刺激性或腐蝕性液體的滲漏都屬該級.

三、護理

1、發生靜脈炎, 如屬一般留置針應拔除, 更換穿刺部位, 發炎部位可給予熱敷, 症狀應在3天內改善, 若無改善跡象應通知醫師評估是否細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靜脈穿刺導入中央導管)發生靜脈炎, 可先熱敷, 若屬於機械或化學性靜脈炎, 症狀應可緩解, 若症狀持續, 並無改善跡象, 才需拔除。

3、若進行濕熱敷、可利用濕熱毛巾進行熱敷, 每次20分鐘, 一天4次。

4、若疑是細菌性靜脈炎, 需通知醫生進行導管針與血液培養, 抽血培養需從其它靜脈及導管內各抽取一支進行血液培養, 以作為診斷的依據。

5、若有膿液, 應培養膿性液體, 需利用無菌棉棒進行;取樣前, 避免消毒皮膚以免影響細菌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