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小兒白血病該怎麼治療與護理?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增殖性疾病, 是嚴重威脅小兒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 小兒時期發生的白血病多為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它排在兒童惡性腫瘤的第一位, 嚴重危脅兒童的生命。

到現在為止, 白血病的發病確切原因仍不明確, 所以無法做到完全的預防, 只能是從只能是從針對一些相關因素進行預防。

白血病在小兒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占首位, 每年新增約兩萬名患兒, 年發病率約為3~4/每10萬人口。 90%以上的兒童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 其中70%~85%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這種白血病對普通化療藥物十分敏感,

採用多種藥物聯合化療是治療此病的最好方法。 只要經過正規治療, 90%以上患兒可獲得完全緩解。 再經過2~3年鞏固治療, 80%患兒可獲得根治。

臨床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為標危、中危以及高危三種類型。 在治療上則主要分為放療、化療和移植三種手段。 標危型急淋的化療完全治癒率已達80%以上, 小兒急淋的完全緩解率可在95%以上, 5年以上持續完全緩解率可達70%~80%。

治療

化療是小兒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療手段。 只有高危型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反復發作或不能緩解的患兒, 才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 幹細胞移植的形式主要有兩種:異體移植以及自體移植。 異體移植時, 異體幹細胞可以從配型相合或部分相合的供者迴圈血液中分離出來。

自體幹細胞移植, 方法主要是將患者自己的幹細胞從他的骨髓或血液中分離出來, 然後冷藏。 接著, 對患兒進行化療、放療, 盡可能破壞他們骨髓中殘留的白血病細胞, 然後, 把解凍的幹細胞輸回患兒體內。 不過此方法復發紀律高。

患兒化療時重點注意預防感染

白血病患兒在化療期間應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個人衛生, 飯前、便後洗手, 以防止在抵抗力極低的情況下病從口入。

保持大便通暢, 便後盡可能坐浴以保局部清潔。 對於有痔瘡或大便秘結者, 可常規使用治療痔瘡的藥物或緩瀉藥。

減少與外界的接觸。 減少不必要的探視。 如遇人多的環境或周圍有感冒患者,

應戴口罩以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患者居室或病房內不宜擺放過多的鮮花, 尤其應避免放花盆, 這樣可減少由於花草或泥土中帶有的黴菌孢子、細菌等引起的感染。

儘量不以硬物挖耳或剔牙, 以防局部破損並招致感染。

心理護理不可缺位

心理護理對於幫助兒童白血病患者堅強“挺”過化療階段至關重要。 由於白血病病情重, 發展快, 加上化療常可引起脫髮、麻木、乏力、發熱等併發症, 此時孩子很容易產生悲觀沮喪情緒, 有的甚至對治療失去信心。 家長在此階段鼓勵和安慰孩子勇敢“熬”過去, 對於減輕其心理痛苦和幫助病情康復都十分重要。 有些醫院不允許患兒家屬陪護, 這對於患兒心理健康的維護十分不利,

即便順利的度過了化療期, 但今後卻需要漫長的時間去修補心理創傷。

治療期間的飲食

在化療過程中, 白血病兒童的消化系統往往會出現諸多反應, 如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此時可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法, 或在三餐之外, 增加一些體積小、熱量高、營養豐富的食品。 化療間歇期, 鼓勵患兒經常食用一些富含鐵的和具有補血、生血作用的食物, 如大棗。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治療後要注意的

治療後的幾年內, 進行隨後的常規檢查很重要。 醫生繼續觀察病情以及治療的短期和長期副作用。 潛伏期很長的治療併發症包括心臟受損、生殖能力降低或不育、學習成績下降和引發第二種癌症。 化療還可能引起其它併發症,

醫生和病人在治療開始前須仔細斟酌。

白血病治療結束後的檢查包括仔細的身體檢查、實驗測試、X射線檢查。 這些檢查通常是第一年每月一次, 第二年每兩個月一次, 第三年每三個月一次, 以後每六個月一次直到第五年。 五年過後, 小孩最好是每年去看一次醫生。 白血病復發通常發生在治療過程中或治療結束後不久。 對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或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而言, 如果治療結束後的頭兩年沒有病兆, 以後復發的可能性甚小。

治療結束後的護理的好處是讓家長有機會關注自己小孩康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旦出現新的症狀, 小孩或家長應馬上告訴醫生, 從而可以有力地對付復發或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