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這30個健康知識,只有醫生才知道!

原標題:這30個健康知識, 只有醫生才知道!多知道一條, 少得一種病!

第1條

常坐沙發不利於健康。 沙發質地太軟, 腰椎缺乏足夠支撐, 久而久之會導致腰部肌肉勞損、骨質增生, 甚至誘發腰椎間盤突出。

沙發(供圖/視覺中國)

第2條

不要往傷口上抹任何粉狀的東西。 不管是割傷還是燙傷, 受傷後在傷口表面塗抹的粉狀物會造成嚴重的疤痕增生。

第3條

“健康零食”基本就三種:水果、堅果和優酪乳。

第4條

打果汁不如打蔬菜汁。 2杯下去就等於喝進去4~6個水果的糖分, 不如把大量蔬菜和少量水果一起打碎, 連渣子一起喝下去,

雖然損失維生素C, 但不放鹽, 還是有好處的。

第5條

優酪乳要飯後1~2小時喝。 很多人認為優酪乳助消化, 所以飯後馬上喝, 但如果一餐吃得非常飽, 飯後馬上喝一杯優酪乳只能增加腸道負擔。

第6條

不管服用任何藥物, 都要忌吸煙。 煙中含有的煙鹼會加快肝臟降解藥物的速度, 導致血液中的藥物濃度下降, 使藥物藥效難以充分發揮。

第7條

測血脂前三天少吃油膩食品。 油膩飲食是影響血脂檢測的最主要因素。 由於甘油三酯受飲食影響很大, 受檢者須在體檢前3天內少吃或不吃高脂食品, 不要飲酒, 同時檢測前嚴格空腹12小時, 才能得到一個客觀準確的血脂結果。

第8條

抓傷咬傷後注射狂犬疫苗非常重要。 狂犬病的致死率是幾乎100%,

有效的預防手段是注射疫苗, 哪怕沒有出血。

第9條

老咬舌頭可能是中風。 偶爾咬到舌頭是正常現象, 不是想吃肉了。 經常會被咬著, 常見出現的問題可能是中風, 腦神經受壓迫使舌不能靈活運動。

第10條

疲勞時別喝咖啡或濃茶。 否則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巨大的傷害, 心慌就是這種症狀的表現之一。

第11條

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 事實上, 1釐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完全不必擔心, 也不需做進一步檢查。 絕大多數是良性的, 更不會變成“甲狀腺癌”。 如果結節大小在1-4釐米, 一定要定期做檢查。

柚子不能與降壓藥同吃。 柚子中含有呋喃香豆素, 和某些降壓藥不能同時服用。 最主要的就是鈣拮抗劑這類藥物。

呋喃香豆素能夠影響人體肝臟的一種酶的功能,

使得這種酶對藥物的代謝作用大大減低, 導致體內血藥濃度就會增加。

第13條

宮頸糜爛只是名字嚇人。 宮頸糜爛是女性一種正常生理改變現象, 並不能稱之為病, 大部分宮頸糜爛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準的影響出現上皮異位, 待激素水準穩定後所謂“糜爛”情況就會得到改善。

牙膏要用含氟的。 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防齲齒最有效辦法, 可降低蛀牙發病率20%~40%。

第15條 第16條

早晨水龍頭第一杯水別喝。 上海市質監局在對水龍頭抽查時發現, 超過2/3的水龍頭重金屬析出量超標, 第一杯最好不要入口。

第17條

愛吃蔬菜的人, 老年患關節炎的可能性是不愛吃蔬菜人的1/4。 因此, 為了健康的骨骼, 千萬不要忘記在餐桌上多增些綠色。

第1 8條

老年保健有九忌:忌過飽、過甜、過鹹、厚膩、煙酒、大喜大怒、久蹲、懶散、便秘。

哪些人不宜吃螃蟹?發熱、胃病及潰瘍、肝炎、腹瀉、膽囊炎、膽結石等病人。

第20條

多吃澱粉類食品。 每天吃600~800克的各種穀類、豆類、植物類根莖, 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 要限制精製糖的攝人量, 食物中澱粉有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作用, 而高纖維的飲食有可能預防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發生。

第21條

早餐很重要, 即使起得晚也要吃。 不吃早餐危害健康, 腸胃脆弱, 可能會患上膽囊結石, 誘發慢性膽囊炎。

第22條

每天早晚或長時間用腦後, 可用雙手手指梳頭, 既有利於促進腦部血液迴圈, 消除疲勞, 促進頭髮生長。

第23條

久坐電腦前的人應常吃蘋果。

它能與體內的放射性元素結合並排出體外, 具有防癌及養生的功效。

第24條

葡萄含豐富的鐵, 貧血者吃了可增血, 產婦喝葡萄酒有助血液迴圈, 但葡萄含糖量較高常吃易發胖。

第25條

吸煙會阻礙人體對維生素C的吸收, 尼古丁對維生素C有破壞作用, 因此吸煙的人容易缺乏維生素C。

第26條

小快步姿勢行走最佳, 可增加肌肉活動次數, 使腿部肌肉強健, 增加血液迴圈。

第27條

飯後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並不科學, 飯後輕微運動也會增加胃腸負擔, 休息30分鐘再活動較適宜。

第28條

坐椅子的高度要適宜, 腳不能懸空, 腳懸空會使大腿根部的血管受壓迫, 導致血流不暢通。

第29條

飲酒時不宜吃煙熏食品, 飲酒易使人體血鉛含量增高,

這時煙熏食品中的有機胺會誘發消化道疾病。

第30條

吃葷之後不要立即喝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靶酸蛋白質, 這種蛋白質能引起脂肪肝。

30條可能一下子記不住, 建議收藏轉發多看兩遍, 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愛護自己、愛護家人, 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