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昆布散的功效與作用

昆布散在中醫學上屬於是一種效果很好的中藥方劑。 根據相關的一些醫學研究上認為, 這樣的中藥試劑十分的安全、有效, 適合很多疾病的症狀, 下面就去認識下昆布散這種方劑吧。

【處方】 昆布 香附 夏枯草 川貝 元參 牡蠣 半夏 白芥子 忍冬 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藥研末。

【功能主治】 治馬刀。 虛痰入絡, 項側脹硬, 形如長蛤, 其核堅硬者。

【用法用量】 每服6~9克, 用溫開水送下。

【摘錄】 《顧氏醫經讀本》卷六

【處方】 昆布1兩(洗去鹹味), 海藻1兩(洗去鹹味), 松蘿1兩, 細辛1兩, 半夏1兩(湯洗7遍, 去滑), 海蛤1兩(細研), 甘草1兩(炙微赤, 銼), 白蘞1兩, 龍膽2兩(去蘆頭),

土瓜根1兩, 檳榔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癭氣結腫, 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食後以溫酒調下。

【注意】 不得用力勞動。

【摘錄】 《聖惠》卷三十五

【處方】 昆布3兩, 海藻3兩, 人參3兩, 玄參3兩, 橘皮3兩, 升麻3兩, 芎䓖2兩, 桂心2兩, 乾薑2兩, 小麥1升半(醋1升半, 漬之1宿, 出, 曬醋盡, 止)。

【制法】 上為散, 別搗小麥作散, 合藥散一處, 更搗千杵。

【功能主治】 腹內諸氣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 漸加至2匕, 酒送下, 1日3次。

【注意】 忌熱面、炙肉、生蔥、蒜、粘食等物。

【摘錄】 《外台》卷七引《廣濟方》

【處方】 昆布(洗去鹹, 炙幹)3兩, 海藻(洗去鹹, 炙幹)3兩, 松蘿1兩, 海蛤2兩, 木通(銼)2兩, 白蘞2兩, 桂(去粗皮)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氣癭初結。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 溫酒調下, 1日3次,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處方】 昆布半兩, 蓬莪術半兩, 川芎半兩, 檳榔半兩, 茴香半兩, 海藻半兩, 荊三棱半兩, 甘草(炙)半兩, 木香1分, 丁香1分, 青橘皮1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童男童女風土癭氣, 及因氣結所成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水1中盞, 先用豬靨3枚, 燈焰上用針串在尖上燎熟, 入藥內同煎至6-7分, 和滓溫服, 臨臥每夜只進1服。 久服日漸消也。

【摘錄】 《幼幼新書》卷三十六引《劉氏家傳》

【處方】 商陸2兩, 昆布(洗)2兩, 射干1兩, 羚羊角(鎊)1兩, 木通1兩, 海藻(洗)1兩, 杏仁(湯浸, 去皮尖, 麩炒黃)1兩, 牛蒡子1兩半(微炒)。

【功能主治】 癭氣, 胸膈壅塞, 頸項漸粗。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每服3錢, 水1中盞, 入生薑半分, 煎至6分, 去滓, 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方出《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名見《醫統》卷六十七

【處方】 防風、荊芥、黃連(酒炒)、昆布、海藻、海粉、羌活、升麻、連翹、青皮、膽星、貝母、牛蒡子(炒)、夏枯草、沉香、香附子、撫芎、黃芩(酒炒)。

【功能主治】 祛風火鬱滯, 散痰氣壅結。 主癭氣。

【用法用量】 加薄荷, 水煎服。 或末或丸俱可。

【注意】 宜灸天突穴為妙。

【摘錄】 《準繩·瘍醫》卷五

【處方】 昆布、香附、夏枯草、川貝、玄參、牡蠣、半夏、白芥子、忍冬、甘草。

【功能主治】 馬刀。 虛痰入絡, 項側脹硬, 形如長蛤, 堅核者。

【摘錄】 《顧氏醫徑》卷六

【別名】 昆布黃耆湯

【處方】 昆布(洗去鹹味)半兩, 黃耆(銼)半兩, 麥門冬(去心, 焙)半兩, 川大黃(銼, 微炒)半兩, 陳橘皮(湯浸, 去白瓤, 焙)半兩, 甘草1分(炙微赤, 銼), 杏仁1分(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癭氣腫悶。

【用法用量】 昆布黃耆湯(《聖濟總錄》卷一二五)。

【摘錄】 《聖惠》卷八十九

以上就是利用昆布散治療疾病的一些常見的方法和常識問題了, 最後提醒一下在利用昆布散治療疾病的的同時一定注意日常的飲食習慣, 這樣才能保證其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