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盂蘭節(鬼節)的來源

盂蘭節(鬼節)的來源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是中國鬼節──正名“盂蘭節”。

鬼門關

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 七月初一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 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 到三十日鬼門關關閉這段日子裡, 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湧到陽間, 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 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 恐防它們為禍社區, 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道家說法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盂蘭節的起源是博愛的表現。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

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

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 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 只是減輕了一些, 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

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在法事中, 他們不單只超度亡魂, 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 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 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 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

佛教典故

關於“盂蘭節”的起源, 有著以下一個典故,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 收了十位徒兒, 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 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 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 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 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 吃的、飲的都沒有, 境況堪憐。

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 於是就運用法力, 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 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 就立即化為火焰, 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 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 佛祖教訓他說, 他的母親在世時, 種下了不少的罪孽, 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 萬劫不復, 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 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 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 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 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後來, 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 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 人們都會宰雞殺鴨, 焚香燒衣, 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 以化解其怨氣, 不致於遺害人間,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所以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 人們都會宰雞殺鴨,

焚香燒衣, 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 以化解其怨氣, 不致於遺害人間。

久而久之, 就有了盂蘭節這一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