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網傳薯條易致癌 專家:致癌物可代謝 少吃為妙

速食麵含重金屬的事件未了, 近日又傳出常吃薯條可致癌的消息, 讓一眾網友大呼“受不了”。 據臺灣TVBS網站報導, 常吃薯條或是洋芋片, 除了要擔心發胖, 恐怕還得注意罹癌風險。 因為馬鈴薯一旦碰上高溫120℃以上, 就會釋放毒性化學物質“丙烯醯胺”, 可能會導致癌症。

在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則報導稱, 薯片、薯條、餅乾等“香口”煎炸小吃, 都是經煎、焗、烤及炸等高溫處理, 過程會產生丙烯醯胺。 專家指出, 丙烯醯胺是在烹調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 並非人為添加。 其對身體會造成神經系統中毒, 以及影響運動機能。

在動物實驗中, 丙烯醯胺證實可致癌, 增加令動物長腫瘤的機會。

查詢發現, 此前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瑪格麗特·托奎斯特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實驗發現, 一些富含澱粉的食品, 在經過煎炸烤等高溫加工處理時都會產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醯胺, 而且隨著加工溫度的升高, 其含量也越高。 研究表明, 同樣高溫下, 薯片和薯條含的丙烯醯胺最多。 每公斤薯片中平均含丙烯醯胺1000微克, 每公斤薯條中約含500微克。 此外, 每公斤餅乾、硬面包、麥片和玉米片中都分別平均含有280微克、160微克和150微克的丙烯醯胺, 甚至每公斤軟麵包中也平均含有50微克的丙烯醯胺。 而在生的食品和普通蒸煮的食品中則很少能發現丙烯醯胺。

據瞭解, 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致癌物質危險程度的5級分類中,

丙烯醯胺被列為第2級, 致癌性相當高。 不過, 醫生也指出, 丙稀醯胺可以經由人體代謝, 不必太擔心, 要降低罹癌風險, 關鍵就是管管自己的口腹之欲, 少吃為妙。 以一個體重50公斤成人來計算, 每天吃約60克薯片, 即一包中容量的薯片, 便攝取約40.8微克丙烯醯胺, 即攝入量為0.816微克, 屬高攝取量。 專家建議, 像這類高溫油炸的高澱粉食物, 最好一個月不要吃超過兩次。

◇網友觀點

@德龍不是德隆:昨天用打火機點著了薯片, 別的不想說什麼了, 吃貨們自己看著吃吧!

@子陵仙丹:基本上敢抽煙和敢吸二手煙的人, 就沒必要糾結吃薯片致不致癌了。 在IARC發佈的名單中, 它們的致癌風險可比吃薯片大得多。

@哈兒:什麼食物都不宜過量食用, 再好的東西吃多了都沒好處的。 再說, 路上汽車尾氣那麼多, 也致癌, 難道出門帶個空氣淨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