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檸條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拼音名】Nínɡ Tiáo Gēn

【英文名】root of Intermediate Peashrub.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中間錦雞兒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根部, 洗淨, 切片,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小葉錦雞兒 矮小灌木, 高30-100cm。 多分枝, 樹皮灰黃色, 幼枝被絲質柔毛。 長枝上的托葉宿存硬化成針刺, 長4-7mm;偶數羽狀複葉;葉軸長2.5-5cm, 密被白色短柔毛;小葉3-8對, 小葉片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長3-8mm, 寬2-7mm, 先端圓或尖, 具刺尖, 基部楔形, 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 花單生;花梗長15-25mm, 密被絹狀柔毛, 常在中部以上具關節;萼筒管狀鐘形, 長約1cm, 寬5-7mm, 密被短柔毛,

萼齒寬三角形, 長約2mm;花冠蝶形, 黃色, 長2-2.5cm, 寬約1.5cm, 先端尖, 基部具短爪, 旗瓣寬卵形, 長約2.5cm, 翼瓣長橢圓形, 長3.3-3.5cm, 爪長為瓣片的1/2, 耳短, 長約2mm, 龍骨瓣橢圓形, 長2-3.3cm, 爪稍短於瓣片, 耳極短, 圓形;雄蕊10, 二體;子房無毛或下部疏被短絨毛。 莢果扁, 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 長3-4cm, 寬4-6mm, 花柱宿存暗褐色或黑褐色, 無毛, 厚革質。 種子紅色。 花期5月, 果期6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沙丘、山坡及乾燥坡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等地。

【化學成份】根含芒柄花素(formononetin), 偽贗靛甙元(pseudobaptigenin), β-穀甾醇(β-sitosterol), 3, 4ˊ-二甲氧基-異黃酮-7-O-葡萄糖甙(3, 4ˊ-dimethoxy-isoflavone-7-O-glucoside), 4ˊ-甲氧基、異黃酮-7-O-葡萄糖甙(4ˊ-methoxy-isoflavone-7-O-glucoside), 3ˊ, 4ˊ-亞甲二氧基-7-O-葡萄糖甙(3ˊ, 4ˊ-methylenedioxy-7-O-glucoside), β-穀甾醇棕櫚酸酯(β-sitosteryl palmitate)。

【性味】微辛;溫

【歸經】心;肝經

【功能主治】益氣養陰。 主頭暈, 心悸, 氣短乏力, 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