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冬日防治足跟皸裂有何妙招?

冬季裡天氣乾燥, 足跟乾裂常常困擾著大家。 足跟乾裂的臨床特點為足部皮膚粗糙增厚, 出現裂隙、局部疼痛, 可伴有出血, 甚至走路不敢著地, 活動受限。 中醫稱為“破裂瘡”。 此病多發于成年人, 尤其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 雖不算什麼大病, 但大多遷延不愈, 使人痛苦不堪, 冬季尤甚。

足皸裂的發生與局部皮膚的解剖生理學特點及多種外在因素有關, 也與全身狀況有一定關係。 足部皮膚的解剖生理特點是足跟處角質層極厚, 可多達100餘層, 角質細胞排列不規則。 並且此部位皮膚無毛囊和皮脂腺,

這就使局部皮膚水分的保持、皮脂對皮膚的濡潤受到一定限制, 當各種外界因素影響時, 容易發生皮膚皸裂。 外界因素包括多種物理、化學因素, 如寒冷季節的戶外活動, 經常使用清潔劑, 足部淺表真菌感染及局部的過度磨擦等, 致皮膚彈性降低, 牽拉後引起皸裂。

中醫認為, 足跟皸裂是由於肌膚外受寒冷風燥以致血脈阻滯、肌體氣機不調, 血脈運行不暢, 四肢末端經脈失養, 漸枯漸槁變脆, 內由脾腎不足, 氣虛血燥, 肌膚失養所致。 《諸病源候論》雲:“皸裂者, 肌肉破也。 言冬時觸冒風寒, 手足破, 故謂之皸裂。 甚者由裂口溢血外出。 ”《諸病源候論·虛榮手足皮剝候》又雲:“血行通榮五臟, 五臟之氣, 滋養肌膚。 虛勞內傷, 血氣衰弱, 不能外榮于皮,

故皮剝也。 ”

結合內外之因素。 治療足跟皸裂, 首先應防寒保暖, 在嚴寒的冬季, 要特別注意腳部的保暖, 穿襪子, 暖和的鞋子。 這對預防腳後跟皸裂十分有意義。 中醫外治以活血化淤、散寒潤燥為主。 可將草烏、羌活、當歸、沒藥、紅花、血竭、赤芍、細卒、生地、透骨草煮湯浸泡足部。 中醫內治以益氣養血、滋陰潤燥為主。 中醫經驗方可用熟地20克, 生地15克, 山茱萸15克, 百合15克, 麥冬15克, 天冬15克, 白蘚皮15克, 荊芥15克, 黃精15克, 川芎10克, 當歸10克, 紅花10克。

腳後跟出現皸裂, 有幾點要注意:首先不要剪、撕裂開的皮, 以免形成傷口;其次, 別穿太緊的鞋, 少走路, 以免摩擦腳後跟, 使角質層更厚;還有, 用水浸泡腳後跟的時間不能太長, 水溫更不能太高。 易發生足皸裂的患者在乾燥寒冷的季節宜多吃油脂。

病程較長或年老患者應該增加營養, 滋補氣血, 適當多吃一些豬肝、豬皮、羊肉、阿膠、魚肝油丸之類食品也十分必要。

(作者系北京朝陽區中醫醫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