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空調工作原理

文章導讀

家用電器中空調是很常見的一種, 特別是在南方, 冬天的時候會很冷, 而且沒有暖氣, 有了空調就會驅走冬天的寒冷, 而且到了夏天也是很熱的, 就更離不開空調了, 空調給我們做出的貢獻真的是很大, 但是大家真正對這一電器瞭解嗎, 知道空調工作原理嗎, 下面我們就來長長見識吧。

空調家裡應該都有吧, 空調最常用的功能就是制熱, 製冷, 空調的這些功能都是很神奇的, 只是大家不怎麼瞭解, 對空調工作原理更是沒有意識了, 如果大家瞭解了空調的工作原理, 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選擇和維修。

家用空調器一般都是採用機械壓縮式的製冷裝置, 其基本的元件共有四件: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和節流裝置, 四者是相通的, 其中充灌著製冷劑(又稱製冷工質)。 壓縮機象一顆奔騰的心臟使得製冷劑如血液一樣在空調器中連續不斷的流動,

實現對房間溫度進行調節。

製冷劑通常以幾種形態存在:液態、氣態和氣液混合物。 在這幾種狀態互相轉化中, 會造成熱量的吸收和散發, 從而引起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 在從氣態向液態轉化的過程, 稱為液化, 會放出熱量;反之, 從液態向氣態轉化的過程, 叫做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首先, 低壓的氣態製冷劑被吸入壓縮機, 被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而後, 氣態製冷劑流到室外的冷凝器, 在向室外散熱過程中, 逐漸冷凝成高壓液體;接著, 通過節流裝置降壓(同時也降溫)又變成低溫低壓的氣液混合物。 此時, 氣液混合的製冷劑就可以發揮空調製冷的“威力”了:它進入室內的蒸發器, 通過吸收室內空氣中的熱量而不斷汽化,

這樣, 房間的溫度降低了, 它也又變成了低壓氣體, 重新進入了壓縮機。 如此循環往復, 空調就可以連續不斷的運轉工作了。

製冷劑真是神奇!它是怎樣在高溫下冷凝向外界散發熱量又在低溫下蒸發從外界吸收熱量呢?這與製冷劑本身的性質有關, 大家知道, 在山頂上煮雞蛋很難煮熟, 而用高壓鍋做飯時, 魚和肉等食品很快就能做熟, 這是因為隨著壓力的升高, 水的飽和溫度(通常叫做沸點)也升高。 所以, 在大氣壓低於標準大氣壓的情況下, 水的沸點低於100oC, 反之則高於100oC。 同理, 高溫高壓氣態製冷劑從壓縮機出來時飽和溫度要高於室外氣溫。 通過不斷散熱並開始液化後, 其溫度依然很高,

甚至在其完全變成液態後, 仍繼續向室外空氣散熱;而在室內, 情況則相反, 由於經過節流裝置, 製冷劑的壓力和溫度都降低很多, 它的飽和溫度也比室內氣溫低, 這才能夠連續不斷的從室內空氣中吸收熱量。

空調工作原理是依據一些科學原理的, 多學習一些也能夠增長我們這方面的知識, 特別是對於空調的維修人員來說, 對空調是怎麼工作的都是很瞭解的, 我們是不是感覺空調真的很神奇呢, 特別是科學的進步, 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