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梨狀肌萎縮是怎麼回事

梨狀肌萎縮也被稱為梨狀肌損傷綜合症, 主要是因為損傷的原因, 發生充血水腫和痙攣, 時間一長如果治療效果不好, 往往會引起萎縮的症狀, 對於身體的健康危害比較大, 需要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 在治療的過程當中, 要加強飲食調養, 多吃一些有助於肌肉生長的食物。

梨狀肌萎縮病因

臀部外傷出血、粘連、瘢痕形成;注射藥物使梨狀肌變性、纖維攣縮;髖臼後上部骨折移位、骨痂過大均可使坐骨神經在梨狀肌處受壓。 此外, 少數患者因坐骨神經出骨盆時行徑變異, 穿行於梨狀肌內, 但髖外旋時肌強力收縮, 可使坐骨神經受到過大壓力, 長此以往產生坐骨神經慢性損傷。

梨狀肌萎縮臨床表現

疼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現, 以臀部為主, 並可向下肢放射, 嚴重時不能行走或行走一段距離後疼痛劇烈, 需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 患者可感覺疼痛位置較深,

放射時主要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 有的還會伴有小腿外側麻木、會陰部不適等。 嚴重時臀部呈現“刀割樣”或“灼燒樣”的疼痛, 雙腿屈曲困難, 雙膝跪臥, 夜間睡眠困難。 大小便、咳嗽、打噴嚏時因腹壓增加而使患側肢體的竄痛感加重。

梨狀肌萎縮診斷

根據其主要的臨床表現診斷:臀部疼痛且向同側下肢的後面或後外側放射;大小便、咳嗽、噴嚏可增加疼痛。 除此之外, 梨狀肌綜合征的診斷還需要一些檢查的支援:患側臀部壓痛明顯, 尤以梨狀肌部位為甚, 可伴萎縮, 觸診可觸及彌漫性鈍厚、成條索狀或梨狀肌束、局部變硬等。

直腿抬高在60°以前出現疼痛為試驗陽性, 因為梨狀肌被拉長至緊張狀態, 使損傷的梨狀肌對坐骨神經的壓迫刺激更加嚴重, 所以疼痛明顯。 但超過60°以後, 梨狀肌不再被繼續拉長, 疼痛反而減輕。 另外, 除了直腿抬高試驗外, 還要做梨狀肌緊張試驗。 通常梨狀肌綜合征時梨狀肌緊張試驗也為陽性。

梨狀肌萎縮治療

非手術方法:包括手法、局部封閉、肌注、理療、中草藥、針灸等。 手法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 可以明顯改善症狀, 緩解患者的痛苦。 採用手法治療時, 首先要選准部位。 患者可取俯臥位, 雙下肢後伸, 使腰臀部肌肉放鬆。 術者自髂後上棘到股骨大粗隆做一連線, 連線中點直下2cm處即為坐骨神經出梨狀肌下孔之部位,

其兩側即為梨狀肌。 局部封閉對緩解疼痛有一定作用。 對非手術療法無效或症狀嚴重者, 可行梨狀肌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