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貪吃螃蟹雞蛋小心肝性腦病

過量吃高蛋白飲食可能誘發肝硬化患者出現肝性腦病, 肝硬化病人應以適量蛋白質、低脂肪、易消化食物為原則

秋天, 溫一壺黃酒, 嘗鮮美肥蟹, 看秋高氣爽, 不亦樂乎?然而此事並非人人適宜。 這不, 老劉就為嘴傷身了。

65歲的老劉是位肝硬化患者, 已經出現了肝腹水, 剛從北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二科病房出院。 出院後不到一周, 吃了兩隻螃蟹後就“兩進宮”了, 而且是昏迷著通過“綠色通道”被推進病房搶救的, 病因就是肝性腦病!

高蛋白飲食要均衡攝入

老劉出院前, 醫生提醒他不能多吃雞蛋等高蛋白食物,

出院後, 他就把醫生的叮囑忘得一乾二淨。 家人想了, 秋季宜補肝, 魚、肉、蝦、蛋都來吧。 結果吃了兩隻螃蟹後, 第二天家人就感覺老劉變遲鈍了, 還煩躁、說胡話, 進而連家人也不認識, 等昏迷送進醫院搶救, 家人才知道是補引起的肝昏迷。

無獨有偶。 病房這兩天還有個患者李奶奶, 她是因為雞蛋吃多了誘發肝昏迷, 這也是她第二次因肝昏迷入院治療。 經過緊急搶救, 老劉、李奶奶都化險為夷。 該院中西醫結合二科江宇泳主任說, 這兩位患者住院除了和他們本身的病情加重有關, 與平時高蛋白、高脂飲食也有很大關係。 幸虧家屬觀察得仔細, 及時帶患者就醫, 否則昏迷時間長了, 腦細胞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後果不堪設想。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認識誤區:病人都虛弱, 要多補充有營養的東西。 很多肝硬化患者家屬都想多給病人做蛋類、瘦肉類、動物肝臟類食物。 “肝硬化患者平時的確需要攝入高蛋白食物, 但要均衡著吃。 過量吃高蛋白飲食可能誘發肝硬化患者出現肝性腦病。 ”江宇泳說, 像老劉、李奶奶這樣因為吃只螃蟹、吃個雞蛋、吃條魚導致肝昏迷的事情不是一例兩例。

為何會吃出“肝昏迷”?

江宇泳說, 肝臟就像一個大化工廠, 負責各種物質的合成、分解、代謝和解毒。 人們吃進去的植物、動物蛋白在腸道內被分解成各種氨基酸後, 在肝臟裡合成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 然而, 有些氨基酸對機體是有害的, 也要在肝臟內解毒清除。 當肝臟有嚴重損傷時,

如肝硬化、重症肝炎, 肝臟合成蛋白和解毒功能都受到影響。 於是, 一方面, 肝硬化患者有低蛋白血症, 導致浮腫、腹水或營養不良;另一方面, 那些不能被肝臟清除的毒性物質進入腦組織, 干擾大腦的正常功能, 輕則出現行為反常、精神異常, 重者則表現為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重型肝性腦病可能會由於中樞抑制而危及生命。

誘發肝性腦病的因素, 除高蛋白飲食, 還有上消化道出血、使用安眠、鎮靜、麻醉藥, 便秘、尿毒癥、感染或手術創傷等。 這些因素大都是因為體內的有毒物質產生增多, 又不能被肝臟解毒或代謝掉, 造成對神經的毒性效應, 或腦組織對各種毒性物質的敏感性提高, 增加了毒物進入腦組織的效率。

肝硬化患者該咋吃?

江宇泳說, 肝硬化患者由於存在肝臟病理改變, 容易影響肝臟的營養物質代謝, 因此合理膳食相當重要。 一般情況下, 肝硬化病人應以適量蛋白質、低脂肪、易消化食物為原則。 其次保證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宜用食物:產氨少的食物如大米、麵包、玉米屑、乳酪、蘋果、香蕉、葡萄柚、葡萄、桃、梨、洋白菜、胡蘿蔔、菜花、芹菜、黃瓜、菠菜、番茄等。

注意每日膳食要少量多餐。 吃一些質軟而無刺激的食物纖維, 保持大便通暢對預防肝性腦病的復發非常重要。

這些行為或是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患者早期可有一些行為上的變化, 包括激動或淡漠少言, 衣冠不整, 隨地便溺, 舉止反常。 還有對時間、人、地點的概念混亂, 還會出現幻覺、恐懼和煩躁。

後期表現則有肌張力高, 陣發性抽搐, 讓其雙手平舉而不由自主地出現上下抖顫等。 在門診和病房經常聽到家屬這樣說:病人在家突然找不到衛生間, 隨地小便;或晚上不睡覺, 白天呼呼大睡;或原本開朗的性情突然變得暴躁。 這些很荒唐的事, 都可能是肝性腦病的症狀。

最後再告訴您一個識別的方法:聞味兒。 肝硬化肝昏迷患者在昏迷前期或昏迷期時, 身上可聞到一種酸酸甜甜的味道, 似泥土味、果味, 這種味道叫做“肝味”。 家人可以以此作為識別, 以及早發現和採取措施。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