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貼秋膘該怎麼吃肉

立秋以後, 我國民間, 尤其在北方素有“以肉貼膘”這一習俗, 那麼, “貼秋膘”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現在的天氣是否適合多吃些肉呢?

應該說, “貼秋膘”是有一定理論基礎的:一方面它起到承前的作用, 即秋季天涼了需要進補;另一方面就是啟後, 即針對即將到來的冬季儲備能量, 所以我國民間素有“貼秋膘”的習俗。 傳統的“貼秋膘”以多吃畜肉類為主, 那麼究竟哪種肉更進補呢?

吃豬肉不上火, 但濕熱體質或痰滯內蘊者慎服

立秋之後的氣候特點是乾燥。 肺屬金, 其性燥, 立秋後, 肺的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

食物調養應以養陰生津, 滋陰潤燥為主。 豬肉性質偏涼, 所以豬肉有牛、羊肉等不具備的一種功效, 即滋陰降火。 因此, 此時多吃一些豬肉, 一般不會導致人出現上火證狀, 但濕熱體質或痰滯內蘊者慎服。

牛肉適合氣血不足的中老年人

古人認為牛肉有補氣養血作用。 《韓氏醫道》記載“黃牛肉, 補氣, 與錦黃芪同功”。 牛肉比較適合氣血不足的中老年人。 同時又因為牛肉的脂肪含量明顯低於豬肉, 所以對於那些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不適合吸收太多脂肪的人來說, 牛肉是最佳貼秋膘的選擇。 但需要注意的是, 有小便黃、大便幹、口幹舌幹及咳嗽有黃痰等火旺證狀的人應儘量少吃。

口幹唇焦、大便秘結者不宜吃羊肉

羊肉性溫, 味甘。

有溫中健脾, 補腎壯陽, 益氣養血功效。 為冬令進補之佳餚。 元代李呆謂“人參補氣, 羊肉補形”。 但立秋後, 天氣漸漸乾燥, 人們常常出現口幹唇焦、大便秘結等秋燥症狀, 再吃羊肉熱性食物, 無異於火上澆油。

脾胃虛弱者可食雞肉進補

雞肉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3 倍, 而脂肪含量僅為豬肉的1/20, 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 性溫味甘, 具有溫中益氣, 補精填髓之功用。 立秋進補, 強調先調理脾胃。 雞肉味鮮, 氣味清香, 能促進食欲, 主治脾胃虛弱, 食少納差, 有利於多種疾病的恢復。 (上海岳陽醫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 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