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不舒服卻找不到病因?可能是心理疾病的“求救信號”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蔡逸秋)明明身體不適, 腹瀉、頭疼、失眠......哪哪兒都不舒服, 就診后卻找不到病因——在你的身邊, 是否也常常遇到這樣的案例?實際上, 這有可能是因為心理問題, 身體正在發出“求救信號”。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 從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獲悉,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 輕度的心理疾病像感冒一樣普遍, 與2年前相比, 心理精神科門診病人數提高了10%, 而青少年人群相較5年前已經上升了50%。 該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教授指出, 心理疾病也有“求救信號”, 且常常表現為軀體癥狀, 人們要學會識別這些信號,

并及時就醫。

現象:反復腹痛找不到原因, 竟是心理在“搗鬼”

14歲的小涵是一所名校重點班的初中生, 本應在課堂上學習的她, 因為腹痛在兒科住院, 做了各種檢查, 卻始終查不到病因。 經兒科醫生推薦, 來到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門診就醫。 經袁勇貴主任詢問病因, 發現小涵的腹痛是有規律的, 每周周一、周二最明顯, 周四、周五好一些, 周末會緩解。 一天之中的規律是早晨起床后要上學的時候腹痛厲害, 到下午會減輕。

原來, 小涵在小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到了初中后競爭壓力變大, 她無論怎么努力, 成績總是上不去。 時間久了, 小涵不僅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 還變得郁郁寡歡, 越來越自卑。

了解到這些, 袁勇貴主任團隊便為小涵做了心理評估,

發現她的抑郁、焦慮水平都到達了中重度的程度。 之后, 便對小涵進行藥物干預和心理治療, 不久后, 小涵的癥狀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已經返回學校正常學習了。

提醒:軀體癥狀——心理疾病的“求救信號”

據了解, 小涵的情況在臨床上并不少見。 袁勇貴主任介紹, 有許多人有這樣那樣的疼痛, 在很多臨床科室做各種檢查, 毫無異常, 但不適的感覺卻又真實存在著。 這是典型的心理疾病表現為軀體癥狀, 通俗來講, 就是心理疾病的“求救信號”。

“很多人以為是身體出現了病變, 忽視了實實在在存在的心理疾病。 ”袁勇貴主任表示, 心身是一個整體, 如果我們產生的各種負面情緒, 如焦慮、抑郁、沮喪等,

沒有合理的疏泄渠道, 就會通過我們的身體表達出來, 有的人是頭痛, 有的人是腹痛, 還有胸悶、心慌等情況。

袁勇貴主任特別提醒, 兒童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群體, 他們遇到問題處理能力有限, 對自己的情緒認識不完全, 如果不能從家長或老師那里得到合適的幫助, 情緒問題更容易表現為各種各樣的軀體不適。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心情壓抑、愉悅感缺乏、興趣喪失, 甚至有自傷、自殺的念頭或行為, 就要警惕患有心理疾病的可能, 及早找專業的醫生問診。 ”袁勇貴主任表示。

支招:對癥治療, 正確面對心理問題

專家指出, 因心理問題引起的一些軀體癥狀, 不用去緊張和害怕。 當發現自己有不明原因的軀體癥狀時, 應當及時就醫,

專業的心理精神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 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比如心理治療和藥物干預。

“待到好轉一些之后, 自然軀體癥狀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的。 ”袁勇貴主任說, 它們就是一條線上的螞蚱, 心境得到了改善, 軀體癥狀也就會減緩下來。

專家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 當產生不良情緒時, 可以從事運動鍛煉, 調節負面情緒, 培養積極的心態。 患者周圍的家屬和朋友, 如果發現患者持續有負面情緒, 以及不明原因的軀體癥狀時, 一定要多給他關懷、支持和重視。 必要時請專業的心理醫生干預治療, 切不可諱疾忌醫, 耽誤病情。

[ 責編:云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