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治療慢性腎炎的偏方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 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 起病方式各有不同, 病情遷延, 病變緩慢進展, 可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減退, 具有腎功能惡化傾向和最終將發展為慢性腎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病。

偏方一

水腫期:①風水相搏:治法:宣肺利水。

方藥:越婢加術湯合五皮飲加減。 藥用陳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牛膝、車前子、麻黃、石膏、白術。 外感風寒者和(或)素體陽虛者, 可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五皮飲, 以溫陽解表散寒。 外感風熱者, 加連翹、菊花、荊芥以清熱解表。 此為急則治之法, 表證去則應因證治之。

偏方二

脾虛濕困:治法:健脾利水。

方藥:防己黃芪湯合春澤湯加減。 漢防己、生黃芪、白術、茯苓、豬苓、澤瀉、黨參、桂枝、生姜、大棗。 方中以黃芪益氣固表, 防己利水濕;白術、甘草培土勝濕, 生姜、大棗調和營衛。 通過臨床觀察, 慢性腎炎普通型和腎病綜合征屬脾虛之證者較為多見,

因而應用本方的機會也較多。 據臨床觀察, 藥后患者不僅癥狀改善, 部分患者還可見尿蛋白逐漸減少。 應用本方時, 黃芪量一般小于30g, 不宜大量。 個別病例由于黃芪量大, 反見尿量減少, 水腫加重。

偏方三

脾腎陽虛: 治法:溫腎健脾, 通陽利水。

方藥:偏脾陽虛者, 用實脾飲。 制附片、干姜、茯苓、白術、大腹皮、川樸、廣大香、大瓜、甘草、白蔻仁。 偏腎陽虛者, 用真武湯合五皮飲。 制附片、干姜、茯苓、白術、白芍、桑白皮、陳皮、大腹皮、牛膝、車前子。 實脾飲與武湯同為溫陽利水之劑。

慢性腎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 但以青中年為主, 男性多見。 多數起病緩慢、隱襲。 臨床表現呈多樣性, 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其基本臨床表現,

可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 病情時輕時重、遷延, 漸進性發展為慢性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