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

中國氣功的十大特點

第一、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 中國傳統醫學包括豐富的內容, 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的一顆瑰麗的明珠。

經絡、穴位、氣血學說, 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 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

經絡、穴位、氣血是非常複雜的人體現象。 可以簡單而形象地解釋: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穴位是氣血運行的出入口。

氣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於穴位受到良性刺激, 氣血在經絡中運行通暢。

第二、中國氣功體現了天人合一, 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體觀。

中國氣功強調天人合一, 人和自然界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聯繫,

人的機體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中國氣功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動態適應。

中國氣功強調人與社會的 統一。 社會環境對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 中國氣功修練強調人要適應社會。

中國氣功強調形神統一。 氣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自我身心鍛煉方法。 它既可以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 又能提高人體的心理功能。 氣功提高人體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是同時進行的, 二者相互聯繫、相互制約。

第三、中國氣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醫家的影響。

中國氣功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 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醫家的一些理論及健身祛病的技術, 逐步形成中國氣功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豐富多彩的養生技術。

第四, 中國氣功功法豐富多彩。

中國氣功功法種類繁多。 中國氣功功法眾多, 表現了中國氣功理論內容和技法的豐富。

以中國氣功流派劃分, 可分為道家功、儒家功、佛家功、醫家功和武術五大派別。

以練功的動靜劃分, 可分為靜、動功。 一般認為太極拳就是一種動功。

以練功的姿勢分, 有臥功、坐功、站功與活步功。

以練功的手段分:側重意念鍛煉的意守功;側重呼吸鍛煉的呼吸功;側重姿勢鍛煉的調身功。

從70年代未到現在, 全國各地推行與普及的氣功功法是以動功為主, 並且不少是群體練功。

第五、中國氣功具有預防和治療相統一的特點。

修煉中國氣功有病祛病, 無病健身。 練功祛病與練功健身是統一的, 二者不可分離。

第六、中國氣功能夠調整人內在的生理與心理功能。

中國氣功能夠調整人體的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能夠充分調動人體生理的積極性與心理的能動性;能夠充分發揮人的生理潛力與人的心理潛力。

第七、中國氣功對人體身心具有整體性和雙向性的調節特點。

中國氣功, 不僅對人體生理功能具有多層次的調整作用, 而且對人的心理功能也有多層次的調節作用。

它既可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進行調節, 也可對人體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進行調節。

中國氣功既可調節人的情緒, 又可調節人的情操。

中國氣功既可使高血壓調整到正常水準, 又可使低血壓調到正常水準, 又可使低血壓調到正常水準。 既能調整便秘,

又可調整腹瀉。

中國氣功既可把抑鬱情緒調整到正常, 又可把煩躁情緒調整到正常。

第八、中國氣功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

中國氣功蘊藏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 特別是蘊藏著豐富的健康心理學思想和醫學心理學思想。 這些寶貴的醫學心理學思想, 是建立與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思想的來源之一。

中國古代詩人練氣功, 得到了心理體驗, 寫成詩文。 這些詩文反映了練功的心理效應。

白居易在《冬夜)詩中寫道:家貧親愛散, 身病交遊罷;眼前無一人, 獨掩村齋臥。 冷落燈火暗, 離披簾幕破;策策窗戶前, 又聞新雪下。 長年漸省睡, 夜半起端坐;不學坐忘心, 寂寞安可過。 兀然身寄世, 浩然心委化;如此來四年,

一千三百夜。

陸遊在《秋懷十首)之一中寫道:辟塵當以犀, 沼纓當以水;龜堂一柱香, 世念去如洗;人生天地間, 太倉一秭米;哀哉不自悟, 役役以至死。 孰能從我遊, 跌坐燔柏子。

夜半清磬聲, 悠然從定起。

第九、心理因素是氣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功的機制是複雜的。 它是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生化因素所組成。 心理機制是氣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意念、情緒、暗示、認識與信心是氣功心理機制的基本要素。 這五個基本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練功效應的大小與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都有關係。 而心理因素是影響氣功效應的大小的主導因素。 情緒穩定、心平氣和、對氣功充滿信心, 堅持不懈, 對氣功效應有很大作用。

第十、中國氣功對心理功能有很大的調節與改善作用。

修煉氣功, 不僅對人體生理功能具有調節。 改善作用, 而且對人的心理功能也具有調節與改善作用。 氣功能對人的情緒、意志、性格、智力等具有調節與改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