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運動養生謹記5大關鍵

運動養生的方法有很多, 我國傳統的健身術五禽戲、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 現代普遍應用的散步、慢跑、游泳、舞蹈等運動都可以達到養生健體的作用。

正確的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 養生也一樣, 奈瑞兒養生專家提醒大家在進行運動養生的時候要謹記以下5大原則哦!

根據中醫理論, 養生運用調神、導引、四時調攝、食養、藥養等方法的中國傳統保健方法。 運動養生在我國已有千百年的歷史, 漸漸成為養生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現代醫學亦證明, 適當的運動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而缺乏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逐漸衰退。

1、協調統一, 形神兼煉

在中國傳統的運動養生活動中, 非常講究意識活動、呼吸運動和軀體運動的密切配合, 即所謂意守、調息、動形的協調統一。 意守是指意識要專注, 心無雜念;調息是指呼吸的調節, 要均勻、有節奏;動形是指形體的運動,

要自然、連貫、剛柔相宜。 運動養生緊緊抓住這三個環節, 使整個機體得以全面而協調地鍛煉, 則能增強人體各種機能的協調統一性, 促進健康、祛病延年。

2、順應時日, 莫誤良機

早在2000年前, 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提出了“起居有常”的養生主張, 告誡人們要順應陽氣變化, 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清代養生家張志聰把一日比作四時, 他說:“一日分為四時, 朝則為春, 日中為夏, 日入為秋, 夜半為冬”。 因此, 提出一天中的運動應該遵循早晨陽氣始生, 日中而盛, 日暮而收, 夜半而藏的規律。 在鍛煉、活動時注意順應陽氣的運動變化, 才能夠起到 “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p#副標題#e#

3、循序漸進, 量力而行

運動養生是通過鍛煉來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

鍛煉時一定掌握好運動量的大小, 太小達不到鍛煉的目的, 太大則超過了機體的耐受限度, 又會使身體因過度疲勞而受損。 因此, 運動養生強調循序漸進, 量力而行。 那么如何掌握合適的運動強度呢?目前, 一般是根據運動后即測脈搏來判斷的, 它的計算公式是:

170-年齡=合適的運動心率

例如, 一個40歲的人, 運動后他的脈搏如果是130次左右, 表明運動量合適, 若明顯超過130次說明運動量過大, 反之則運動量不足。

4、有張有弛, 勞逸適度

運動養生, 并非指要持久不停地運動, 而要有張有弛、有勞有逸, 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緊張有力的運動, 要與放松、調息等休息運動相交替;長時間運動, 一定要注意適當地休息, 否則會影響工作效率,

導致精神疲憊, 甚至影響養生健身。

5、持之以恒, 堅持不懈

鍛煉身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注意經常堅持不能間斷。 名醫華佗那句“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動則不衰”的道理, 另一方面也強調了經常、不間斷鍛煉的重要性。 因此, 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進行適當的運動, 才能收到養生健身的功效。

養生專家建議大家, 越早養生, 你的健康財富就能累積更多, 投資理財與健康養生同等重要, 從現在開始我們一起來“理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