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蟬花無比散的功效與作用

蟬花無比散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 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 蟬花無比散可以說是醫者喜用, 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 但運用不當, 服食方法不對, 療效會減弱。 下面來談談蟬花無比散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 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幫助。

【處方】 蛇蛻(微炙)一兩, 蟬蛻(去頭.足.翅)二兩, 羌活、當歸(洗.焙)、石決明(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漉出.搗研如粉)、川芎, 各三兩;防風(去叉枝)、茯苓(去皮)、甘草(炙), 各四兩;芍藥(赤者)十三兩, 蒺藜(炒.去刺)半斤, 蒼術(浸.去皮.炒)十二兩。

【炮製】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兒遠年近日一切風眼,

氣眼攻注, 眼目昏暗, 瞼生風粟, 或痛或癢, 漸生翳膜、侵睛遮障, 視物不明, 及久患偏正頭風, 牽搐兩眼, 漸漸細小, 連眶赤爛, 及小兒瘡疹入眼, 白膜遮睛, 赤澀隱痛, 並皆治之。 常服祛風、退翳、明目。

【用法用量】 每三錢, 食後, 米泔調服, 茶清亦得。

【注意】 忌食發風毒等物。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蛇蛻(微炙)30克 蟬蛻(去頭、足、翅)60克 羌活 當歸(洗, 焙)石決明(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 漉出, 搗研如粉)川芎各90克 防風(去叉枝)茯苓(去皮)甘草(炙)各120克 芍藥(赤者)390克 蒺藜(炒, 去刺)250克 蒼術(浸, 去皮, 炒)60克

【制法】 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 主風氣攻注, 眼目昏暗, 險生風粟, 或痛或癢, 漸生翳膜, 視物不明;及久患偏正頭風, 牽搐兩眼, 漸漸細小,

眼眶赤爛;並治小兒瘡疹入眼, 白膜遮睛, 赤澀隱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 食後用米泔或茶清調服。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七

【處方】 蒼術(童便浸1夜, 切, 曬)1兩, 白芍藥1兩, 白蒺藜8錢, 茯苓4錢, 蛇退(皂角水浸, 焙)1錢, 荊芥1錢, 細辛1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偏風牽引, 風起㖞偏, 雙目㖞斜, 頻淚無翳, 不癢不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茶清下。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別名】 蟬蛻無比散

【處方】 蛇蛻(微炙)1兩, 蟬蛻(去頭足翅)2兩, 羌活3兩, 當歸(洗, 焙)3兩, 石決明(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漉出, 搗研如粉)3兩, 川芎3兩, 防風(去叉枝)4兩, 茯苓(去皮)4兩, 甘草(炙)4兩, 芍藥(赤者)13兩, 蒺藜(炒去刺)半斤, 蒼術(浸, 去皮, 炒)12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常服祛風, 退翳明目。 主遠年近日一切風眼、氣眼攻注,

眼目昏暗, 瞼生風粟, 或痛或癢, 漸生翳膜, 侵睛遮障, 視物不明;及久患偏正頭風, 牽搐兩眼, 漸漸細小, 連眶赤爛;及小兒瘡疹入眼, 白膜遮睛, 赤澀隱痛。

【用法用量】 蟬蛻無比散(《異授眼科》)。

【注意】 忌食發風毒等物。

【摘錄】 《局方》卷七(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處方】 石決明(用東流水入鹽煮一伏時, 搗研如粉)3兩, 當歸3兩, 防風3兩, 羌活3兩, 蟬殼(洗, 曬)2兩, 甘草(炙)2兩, 蛇皮(皂角水洗, 新瓦焙)1兩, 荊芥1兩, 細辛1兩, 茯苓4兩, 蒺藜(炒去刺)8兩, 芍藥10兩, 蒼術(童便浸2宿, 去皮, 切, 曬)10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風眼、氣眼, 昏、淚、癢、翳膜, 或頭風牽引, 眼小胞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食後米泔、茶清任下。

【摘錄】 《直指》卷二十

【處方】 蟬蛻2兩, 羌活1兩, 川芎1兩5錢, 石決明1兩5錢, 防風1兩5錢, 茯苓1兩5錢, 赤芍1兩5錢,

白蒺藜8兩, 炙甘草3兩, 當歸3兩, 蒼術(米泔浸)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開水服。

【摘錄】 《筆花醫鏡》卷二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蟬花無比散為傳統中藥方劑。 應用歷史悠久, 影響和普及範圍甚廣。 足可見它的藥用價值和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