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腸炎的症狀和危害有哪些?

腸炎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疾病, 生活中經常有人出現腸炎, 導致該疾病的原因很多, 最常見的是細菌和病毒的感染, 除此之外, 還有多種真菌和寄生蟲也會導致人體出現腸炎, 患者會出現腹部疼痛、拉肚子甚至血便等症狀, 如果該疾病得不到及時治療, 還會產生更大的危害。

第一、急性腸炎

在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 無性別差異, 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噁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症狀。

第二、慢性腸炎

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 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樣便。

腹瀉程度輕重不一, 輕者每日排便3~4次, 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重者可每1~2小時一次, 甚至出現大便失禁。 部分患者可有夜間腹瀉和(或)餐後腹瀉。 直腸嚴重受累時, 可出現裡急後重感。 糞質多呈糊狀, 混有大量黏液, 常帶膿血。

部分患者便鮮血, 其病變限於直腸, 稱出血性直腸炎, 血液或大便分開排出, 或附著于正常或燥糞表面, 常被誤認為是痔出血。 直腸炎患者亦常排黏液血便, 甚至出現大便失禁。 病變若擴展至直腸以上, 血液往往與糞便混合或出現血性腹瀉。

查體可見臍周或下腹部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第三、檢查

1.X線鋇劑檢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鋇劑檢查。 而特別注意的是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在作鋇灌腸時, 有誘發腸擴張與穿孔的可能性。 鋇灌腸對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 臨床靜止期可作鋇灌腸檢查, 以判斷近端結腸病變,

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鋇餐檢查, 氣鋇雙重對比法更易發現黏膜淺表病變。

2.內鏡檢查

臨床上多數病變在直腸和乙狀結腸, 採用乙狀結腸鏡檢查很有價值, 對於慢性或疑為全結腸患者, 宜行全結腸鏡檢查。 一般不作清潔灌腸, 急性期重型者應列為禁忌, 以防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