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密封冷藏 讓山竹“青春常駐”

榴槤、山竹等熱帶水果開始佔據北京水果攤的半壁江山。 榴槤的味道不是誰都能消受, 但“水果皇后”山竹卻帶著人見人愛的清甜。

果殼硬邦邦的山竹, 不管攤主怎麼強調不影響果肉品質, 都要慎買, 果殼變硬足以說明山竹的“年老色衰”。

從解剖學的角度講, 山竹的果殼就是一個完整的果皮, 相當於我們通常指的蘋果的“皮和肉”。 而山竹的可食用的“果肉”實際上是一些包裹在種子上的附屬物(假種皮)。 當山竹還在樹上的時候, 果殼果肉都接受大樹的水分供給, 一旦被從樹上請下來, 就像分了家的兩兄弟, 各自顧各自了。

山竹的果殼看似厚實, 其實質地疏鬆, 密佈其間的孔隙讓水分很快都貢獻到空氣中去了。 更重要的是, 果殼跟果肉的結合不是那麼緊密, 在果殼失水(最明顯特徵就是果殼變硬)的時候, 果肉可是袖手旁觀的。 不過唇亡齒寒, 那層脫水以後硬邦邦的果殼也不會像核桃殼那樣保護裡面的“內容”。

空氣從上面的空隙蜂擁而入, 加上山竹果實喜歡大口大口喘氣(呼吸作用, 消耗糖分, 並產生影響味道的酸、醛等物質), 變質的進程非常快。 此外, 山竹果肉中的果膠酶會把維持果肉形態的果膠破壞得一塌糊塗。 在採摘之後, 果膠酶就開始努力工作, 活性還逐漸增強。 加上外來的氧氣, 直到把果肉搞成黃色、鏽紅色, 無法下嚥。

要想讓山竹多保持幾天青春, 低溫是不可或缺的:在低溫下, 可以減少果殼水分的喪失, 同時讓果實的呼吸作用降低一點, 當然也可以降低一些果膠酶的活性。 此外, 儘量密封, 避免氧氣的侵襲, 也是保鮮的一個要訣。 總的來說, 把山竹裝入密封袋再放進冰箱,

可以讓享用時間延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