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幼兒喂迷糊奶有什麼危害?

所謂的幼兒迷糊奶, 就是指嬰幼兒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下吃奶, 對於這種行為, 其實很多媽媽都是非常擔憂的, 害怕這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 這裡提醒廣大新媽媽們, 要密切關注寶寶的其他情況, 比如吃奶是否良好, 是否有厭奶的情況出現, 看看吃奶後的反應等等, 要結合多種因素考慮, 才能判斷是否有危害。

迷糊奶喝多了對寶寶是否有影響?

“迷糊奶”是什麼?

“迷糊奶”就是寶寶在睡夢中或快要睡著時迷迷糊糊喝下的奶, 實質上就是寶寶生理性厭奶。 主要是爸爸媽媽要明白, 寶寶是不是只喝迷糊奶, 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到底有沒有喝奶呢?要是清醒時不吃奶, 那寶寶就可能出現了厭奶情況。

通常情況下在寶寶4~6個月大時, 喝奶量就會慢慢變少, 胃口會變得不是非常好, 這就是常見的厭奶”現象。 “迷糊奶”主要表現是寶寶發育正常, 活力很好, 但是奶量暫時減少, 一般情況下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寶寶的食欲就會慢慢變好了。 這是寶寶的自調節、自防衛功能的體現, 通常情況下, 在迷迷糊糊的時候喂沒有問題, 對生長發育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 寶寶吃迷糊奶的話是沒關係的, 等待一段時間, 接著適當採取一些措施,

寶寶就不會再厭奶了。

寶寶的生理性厭食期

在寶寶剛出生的前4個月, 會認真吸奶。 覺得餓的話就會哭, 然後困了就睡覺。 不過, 到了4個月之後, 有許多的寶寶吃奶的勁頭就開始下降了, 總是吃吃停停, 有時還會唧唧咕咕發出聲音。 通常情況下把這種厭奶狀況為“生理性厭食期”。

總是表現為寶寶發育正常, 但是寶寶還是非常好動, 沒有失去活力, 但是奶量暫時減少, 一般情況下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寶寶的食欲就會慢慢變好了。 寶寶雖然吃得少, 但是還有著正常的生長發育。

許多寶寶在4-7個月大時, 好奇心較重, 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 所以在餵奶的時候可以把寶寶抱至光線較暗且安靜的地方喂哺。 要是寶寶不想喝奶的話別強迫她, 可以讓寶寶吃副食品, 同時寶寶長牙時牙齦會痛癢, 所以要少食多餐, 讓寶寶吃吃停停, 這樣能夠使寶寶在較短的時間內喝完奶。 如果寶寶吃得少了的話, , 只要體重無明顯下降, 那麼爸爸媽媽就不用太擔心。

另外, 寶寶不愛喝水,

可以多給他吃一些多汁的水果, 如西瓜、梨、桔子等, 也可以給他喝果汁(最好是自己用新鮮水果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