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陽氣虛的人如何調理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當中, 疾病是隨時都會出現的。 有些我們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來痊愈, 而有些, 我們的免疫系統不能戰勝疾病的時候, 就會死亡。 除了疾病, 我們的身體還會出現各種問題, 例如亞健康和中醫疾病。 陽氣虛就是常見的情況, 雖然不能說是疾病, 但是也會帶來困擾。 那么陽氣虛如何調理呢?

陽氣虛衰證, 中醫病證名。 是指陽氣虛衰, 筋脈失養而致的一類病證。 常見于顫證。

臨床表現

頭搖肢顫, 筋脈拘攣, 畏寒肢冷, 四肢麻木, 心悸懶言, 動則氣短, 自汗, 小便清長或自遺, 大便溏。 舌質淡, 舌苔薄白, 脈沉遲無力。

預防顫證應注意生活調攝, 保持情緒穩定, 心情舒暢, 避免憂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刺激, 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 忌暴飲暴食及嗜食肥甘厚味, 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 此外, 避免中毒, 中風、顱腦損傷對預防顫證發生有重要意義。

顫證病人生活要有規律, 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緒穩定。 平時注意加強肢體功能鍛煉, 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 如太極拳、八段錦, 內養功等。 病室應保持安靜, 通風好, 溫度宜人。 對臥床不起的患者, 注意幫助患者翻身, 經常進行肢體按摩, 以防發生褥瘡, 要及時處理,

按時換藥, 保持創口干燥, 使褥瘡早日愈合。

轉歸預后

本病多見于中老年患者,起病緩慢, 且多呈進行性發展, 總的來說不易治愈。 若肝腎精虧不甚, 痰熱風陽不重, 且能早期正確運用中醫治療或中西醫結合治療,部分病例能緩解癥狀,延緩自然加重過程。

若失治或調攝治療不多, 或年老精虧, 精氣衰竭, 已屬晚期, 或并發它證者, 預后不良。 顫證之脈, 小弱緩滑者為佳, 虛大急疾預后欠佳。 沉浮澀滯為痰濕結滯之象。 若久病而脈反實大, 暴病脈反弱小皆為難治之象。 顫證可因腎精虧損, 腦髓空虛, 神機失控, 而轉變為癡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