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棕竹的功效與作用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生節目, 飲食節目也推出特色養生食療方法, 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生的藥材棕竹。

【英文名】 palm

【別名】 筋頭竹、棕樹、美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棕櫚科植物棕竹的葉。

【原形態】 棕竹, 叢生灌木, 高2-3m。 莖圓柱形, 有節, 直徑2-3cm, 上部被以褐色、網狀粗纖維質的葉鞘。 葉互生;葉柄長8-20cm, 初被秕糠狀毛, 稍扁平, 橫切面呈橢圓形;葉掌狀深裂, 裂片4-10片, 不均等, 具2-5條肋脈, 在基部1-4cm處連合, 長20-30cm或更長, 寬1.5-5cm, 闊線形或線狀橢圓形, 先端闊, 有不規則齒缺,

邊緣和脈上有褐色小銳齒, 橫脈多而明顯。 肉花序, 長達30cm, 多分枝, 佛焰苞管狀, 2-3枚, 生於總花梗及花序軸上, 膜質, 密被褐色彎卷絨毛。 花雌雄異株, 雄花較小, 花萼長1.5mm, 裂片卵形;花冠裂片卵形, 質厚, 長1mm;雄蕊6;雌花較大, 卵狀球形。 漿果球形, 直徑8-10mm。 種子球形, 胚位於種脊的對面近基部。 花期6-7月。

【生境分佈】 分佈於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和通風良好的環境, 耐蔭蔽, 不耐寒。 宜選擇濕潤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栽培。

【化學成份】 葉含肥皂草素(saponaretin)即異牡荊素(isovitexin), 甲基原薯蕷皂甙(methylprotodioscin),甲基原棕櫚皂甙B(methyl proto-pb),甲基原棕竹皂甙(methyl protorhapissapo-nin)。

【性味】 味甘;澀;性平

【歸經】 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 收斂止血。 主鼻衄;咯血;吐血;產後出血過多

【用法用量】 內服:煆炭研末沖,

3-6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粗棕竹的鬚根用於接骨。

【摘錄】 《中華本草》

上面是關於棕竹的一個簡單的介紹,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瞭解到棕竹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元素, 對於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