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補心丸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方劑的種類有很多, 它們都是由常用的養生藥材混合製成的, 補心丸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補心丸的藥效有哪些吧。

【別名】 補心丹(《證治準繩·類方》卷五)。

【處方】 麥冬75克 遠志(甘草湯煮)石菖蒲 香附子(童便浸)60克 天冬 栝樓根 白術 貝母 熟地 茯神 地骨皮各45克 人參 川歸 牛膝黃耆各30克 木通24克

【制法】 俱為細末, 大棗肉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主心氣不足, 驚恐健忘。

【用法用量】 每服用酒或圓眼湯吞服50~70丸。

【摘錄】 《赤水玄珠》卷十

【處方】 當歸1兩5錢, 川芎5錢, 粉草1兩, 生地1兩, 遠志1兩, 棗仁1兩5錢, 人參1兩5錢,

柏子仁1兩5錢, 辰砂5錢, 琥珀5錢, 茯神8錢, 南星5錢, 半夏5錢, 石菖蒲1兩。

【制法】 上為末, 蒸粉為丸, 如綠豆大, 金箔、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眼痛不已, 日久無光。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 燈心湯送下。

【摘錄】 《玉案》卷三

【處方】 酸棗仁(炒, 去殼)、沉香(不見火)、薏苡仁(炒)、乳香(別研)、柏子仁(炒)、鹿茸(酥炙)、車前子(炒)、當歸(去蘆, 酒浸)、五味子(去枝)、人參(去蘆)、覆盆子(炒)、防風(去蘆)、穿心巴戟(去心)、枸杞子、菟絲子(淘淨, 酒浸, 研成餅)、白茯苓(去皮)、肉蓯蓉(去皴皮, 酒浸)、熟幹地黃(洗)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生養氣血, 補不足, 瀉有餘, 滋潤精血, 養固其元, 使邪氣無侵, 令營衛堅守。 主男子婦人, 童男童女, 憂愁思慮, 食飽恚怒, 耗傷心氣, 精神不守, 酒後行房, 百脈離經,

營衛失調, 臟腑遂生疾病:陰陽不足, 則寒熱往來;氣血虛耗, 皮毛枯槁;心氣不足, 怔忡冒亂, 夢寐驚惶;腎不足, 則乏力失精, 小便淋瀝;肝氣不足, 目昏疲倦, 四肢煩疼;肺不足, 則秘利不常, 痰嗽喘急;脾不足, 則面黃腹急, 飲食無味。 並治鼻衄, 沙石淋及婦人產後蓐勞, 平日惡露, 肌瘦骨蒸, 久無子息, 或妊月未足, 多致損墮, 諸虛不足, 日久淹延之疾。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 蓮心湯送下, 1日2次;鹽湯飯飲亦得。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 朱砂2錢5分, 瓜蔞5錢, 黃連3錢, 歸身尾3錢5分。

【制法】 上為末, 豬心血為丸服。

【功能主治】 補心。 主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 《丹溪心法》卷三

【處方】 紫石英(煆, 研)1兩, 熟地黃(洗)1兩, 菖蒲1兩, 茯神(去木)1兩, 當歸(去蘆)1兩, 附子(炮, 去皮臍)1兩, 黃耆(去蘆)1兩, 遠志(去心,

炒)1兩, 川芎1兩, 桂心(不見火)1兩, 龍齒1兩, 人參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憂愁思慮過度, 心血耗散, 故多驚恐, 遺精盜汗。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 用棗湯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醫方大成》卷五引《濟生》

【處方】 黃耆1兩, 茯神1兩, 人參1兩, 遠志1兩, 熟地8錢, 柏仁5錢, 棗仁5分, 五味5分, 朱砂2錢5分。

【制法】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常慣怔忡。

【用法用量】 口服。

【摘錄】 《嵩崖尊生》卷八

【處方】 當歸身1兩, 生地黃1兩, 熟地黃1兩, 茯神1兩, 人參1兩5錢, 麥冬1兩5錢, 棗仁8錢, 柏子仁8錢, 炙甘草4錢, 五味子1兩2錢, 蓮子1兩2錢。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產後心氣大虛, 驚悸, 言語顛倒。

【用法用量】 每服100餘丸, 芎歸湯送下。 得臥即安。

【摘錄】 《竹林女科》卷三

【處方】 黃耆(蜜炙)2錢, 棗仁2錢,

遠志(去木, 甘草湯泡, 焙)2錢, 茯苓2錢, 生地5錢, 人參1錢, 菖蒲7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大棗為丸, 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 產傷氣血, 心氣大虧, 心神驚悸不甯, 時見鬼神, 言語顛倒。

【用法用量】 用芎歸湯送下, 得臥即安。

【摘錄】 《大生要旨》

【處方】 當歸1兩, 防風1兩, 芎䓖1兩, 附子1兩, 芍藥1兩, 甘草1兩, 蜀椒1兩, 乾薑1兩, 細辛1兩, 桂心1兩, 半夏1兩, 厚樸1兩, 大黃1兩, 豬苓1兩, 茯苓(1方用茯神)2兩, 遠志2兩。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髒虛, 善恐怖如魘狀;及女人產後余疾, 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每服5丸, 酒送下, 日3次。 不知, 加至10丸。 冷極加熱藥。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恐怖雖屬心腎之虛, 然如魘狀, 乃虛陽鼓激痰涎湧塞心包, 而成正虛邪實之象。 虛能受熱, 故用薑、附;實能受寒, 故用大黃;獨倍用遠志引領諸藥,

歸就心包, 以建補虛逐實之功。 諸髒安和, 則君主泰然, 又何必專用補心之藥乎。

【摘錄】 《千金》卷十三

【處方】 川歸身1兩5錢, 川芎1兩, 粉甘草1兩5錢, 生地黃1兩5錢, 遠志(去心)2兩5錢, 酸棗仁3兩, 柏子仁3兩, 人參1兩, 辰砂5錢(另研), 金箔20片, 麝香1錢, 琥珀3錢, 茯神7錢, 膽南星5錢, 半夏5錢, 石菖蒲6錢。

【制法】 上為極細末, 蒸餅為丸, 如綠豆大, 辰砂為衣。

【功能主治】 心虛手振。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 津唾咽下, 或姜湯送下。

【摘錄】 方出《醫學正傳》卷三, 名見《東醫寶鑒》卷一

通過上文對補心丸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養生方劑有許多,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 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生方劑,

只有學會這樣的製作方法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