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刮痧後不同的痧象都代表了什麼

出痧到底是什麼

痧象, 即刮痧後毛細血管受到損傷, 引起皮膚發生的各種反應, 主要是皮膚的顏色和形態發生變化, 包括皮膚潮紅、紫紅或紫黑、小點狀紫紅色疹子等, 伴有程度不同的熱痛感。 刮痧後出痧的多少、出痧部位、顏色深淺皆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多數情況下, 刮痧後會在施術部位的皮膚留下不同程度的深淺不一的痧。 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個體, 不可強求出痧, 以患者舒服度為原則。 出痧後1~2天, 可能伴有輕度疼痛、發癢, 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可在刮痧前, 先泡熱水澡或熱敷再刮痧, 以減少疼痛。

一般情況下, 身體健康者出痧顏色多為鮮紅, 出痧量少且較為均勻, 頭面部、背腰部及四肢外側容易出痧, 胸腹及四肢內側不易出痧。 其規律大致為:刮痧後局部膚色沒有任何變化說明體質正常;如果刮痧後皮膚出現呈紫紅或黑紅則說明患者是久病濕夾血瘀的病理反應;若顏色為深紅、紫黑並觸之微痛,

兼見患者身體發熱者表明其體內有熱毒證;如顏色是淡紫發青伴有斑塊者為外感風寒;如顏色呈散開紫斑, 深淺不一者為氣滯血瘀的表現。

出痧越多越好嗎?

專家提醒, 刮痧過程中的一些細節也影響著刮痧的效果。

因刮痧療法必須暴露皮膚, 且刮痧時皮膚毛孔開泄, 所以操作時一定要注意保暖、避風, 否則遇風寒之邪, 邪氣可從開泄的毛孔直接入裡, 不僅影響刮痧療效, 更易引發新的疾病。

有些人認為, 刮痧時出痧越多越好, 這是不對的。 因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 血淤之證出痧多, 實證、熱證出痧多, 而虛證、寒證則出痧少;服藥過多者, 特別是服用激素類藥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溫較低時出痧也不明顯。 因此, 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 最終只會傷害身體。

刮痧後應休息片刻並喝一杯溫水, 因刮痧使毛孔開泄, 會消耗體內部分津液, 損耗體力。 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 刮痧後也不宜立刻洗澡, 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 一般在刮痧後3小時左右為宜。 至於刮痧的頻率, 應以皮膚能承受的感受為准, 不宜太過頻繁, 且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 不宜在原處再次刮痧。

上一篇:關於刮痧你瞭解多少 刮痧後注意4個細節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刮痧出痧刮痧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