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教你識別真假防癌知識

每年的4月15日到4月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今年的主題與去年一樣, 是“科學抗癌, 關愛生命——抗擊癌症, 從瞭解開始”。

說起瞭解, 不論是網站還是微信朋友圈, 充斥著關於癌症的各種“知識”, 其中不乏聳人聽聞、被廣為流傳的資訊。 比如, 一篇標題為“五年不感冒發燒屬於癌症前兆?”的文章最近就在朋友圈瘋傳。 這些觀點和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對抗擊癌症是普及知識還是擾亂視線?就此採訪了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畢曉霞。

謠言1

“酸性食物”“甜食”導致癌症

正解:血液不可能單靠吃酸性食物變酸

畢曉霞表示, 首先, 現代醫學中沒有酸堿體質之說;其次, 腎臟負責維持血液的PH值只在很小的正常範圍內浮動, 人體的血液不可能單靠吃所謂的酸性食物就能變酸。 而“含糖食物會專為癌細胞提供營養”更是無稽之談, “吃糖”和癌症毫不相關。 這些謠傳都是對合理飲食建議的誤讀。 畢曉霞的建議是多吃蔬菜、雜糧, 白肉和魚類, 少吃糖、紅肉或者加工肉製品, 少飲酒, 儘量保持食物多樣化。

謠言2

癌症具有“傳染性”, 會“遺傳”

正解:與癌症患者日常接觸不會傳染癌症

一個健康的人與癌症患者進行日常接觸是不會傳染癌症的。 至於遺傳性, 畢曉霞表示某些癌症像卵巢癌、結直腸癌等的確具有一定遺傳性, 但遺傳的也只是一些致病基因導致的自身細胞突變,

而不是癌症本身。 她建議具有家族癌症傾向的人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多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情況。

謠言3

“染髮劑”、手機“輻射”致癌

正解:電子產品輻射量一般不會傷害人體

“染髮劑中含有的苯二胺導致腦癌”, “手機中的輻射會增加癌症發生率”……網路流傳許多這方面的說法。 畢曉霞表示, 並未有研究證明苯二胺與癌症之間有必然聯繫, 而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輻射量一般都控制在安全值內, 也就是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的範圍內。 不過, 畢曉霞建議還是應適當的少染髮, 少玩手機。

謠言4

有治療癌症的靈丹妙藥

正解:應到正規醫院尋求專業醫生解答

網路上流傳著“咖啡灌腸能治胰腺癌”, “吸食大麻能治肺癌”等聳人聽聞的“料”。

畢曉霞表示, 這些“料”並沒有站得住腳的證據, 這些號稱“天然”“奇效”的療法不過是有人抓住癌症患者病急亂投醫的心態, 市民要提高警惕, 不要輕信“偏方”, 有問題應當到正規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解答。

謠言5

癌症無法預防

正解:1/3可預防, 1/3可治癒, 1/3可治療

當今許多人仍然談“癌”色變, 認為人面對癌症時束手無策。 畢曉霞說, 最有效降低癌症發病率的辦法就是病因預防, 也叫一級預防, 即通過積極預防和干預, 保持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至少有40%的腫瘤可以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 1/3惡性腫瘤可以預防, 1/3可以治癒, 1/3可以治療。 畢曉霞建議市民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爭取早發現早治療。 (王彪林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