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補肺丸的功效與作用

說到補肺丸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陌生, 實際上它是 一種中藥方劑。 今天大家就一起來聊聊補肺丸的功效與作用等相關小常識。

【處方】 鐘乳粉半兩, 人參半兩, 白石英半兩, 阿膠(炙令燥)1兩, 五味子1兩, 甘草(炙, 銼)3錢, 細辛(去苗葉)2錢。

【制法】 上為末, 麵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虛喘咳少氣。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 甘草湯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八

【處方】 麥門冬(去心)2兩, 款冬花2兩, 白石英2兩, 桑根白皮2兩, 桂心2兩, 五味子3合, 鐘乳5分(研為粉), 乾薑1兩, 大棗100枚。

【制法】 上為末, 以棗膏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肺氣不足, 失聲胸痛,

上氣息鳴。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飲送下, 日3次。

【摘錄】 《千金翼》卷十五

【處方】 黃耆200g, 黨參200g, 白術150g, 防風30g, 蛤蚧5對。

【制法】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每丸重6g。

【功能主治】 肺氣虛, 咳後氣短, 久咳, 倦怠無力, 自汗, 語音低微。

【用法用量】 早、晚各1丸, 溫開水送下。

【摘錄】 《中西醫結合雜誌》(1983;9:423)

【處方】 百部(焙)2兩, 貝母(去心)2兩, 山芋2兩, 阿膠(炙令燥)2兩, 天門冬(去心, 焙)1兩, 桔梗(炒)1兩, 防風(去叉)1兩半, 人參1兩半, 甘草3兩(生), 半夏2兩(搗羅為末, 先以鵝梨汁1盞, 生薑自然汁1盞, 同熬, 至一半入半夏末熬成膏)。

【制法】 上藥除半夏膏外, 為末, 以膏和, 如幹加煉蜜少許, 為丸如雞頭實大。

【功能主治】 肺氣上童, 久病咳嗽, 咽膈隘塞, 語聲不出, 津液乾燥, 痰毒頭痛, 心神恍惚, 及勞嗽咯血、呀呷等疾。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食後、臨臥含化。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處方】 杏仁2大升(山者不蛀, 揀卻雙仁及陳臭)。

【制法】 以童子小便一鬥, 浸之, 春、夏日, 秋、冬14日, 並皮尖於砂盆中研細, 濾取汁, 煮令沸, 候軟如麵糊即成, 仍以柳篦攪, 勿令著底, 後以馬尾羅或粗布下之, 日曝, 可丸即丸。

【功能主治】 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 食前後任意茶酒送下。

【摘錄】 《本草圖經》引《傳信方》(見《證類本草》卷二十三)

【處方】 幹地黃1斤(湯淨洗), 杏仁半斤(湯去皮尖)。

【制法】 上細切, 以木臼中先杵地黃, 後入杏仁同杵令勻, 急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補肺。 主

【用法用量】 每日30, 食後熟水送下。

【注意】 忌蘿蔔、蓮、藕、貝母、白藥、毛米粥。

【摘錄】 《醫方類聚》卷八十六引《千金月令》

以上就是關於補肺丸的相關小常識,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養生小常識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我們平時可以多多瞭解一些, 就能很容易的達到養生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