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吃小米弄清幾件事

小米養胃的說法深入人心, 特別是大吃大喝後, 很多人想通過喝碗粥讓胃休息一下。 有人說, 喝小米粥特別舒服, 解決了他們胃酸多的問題;也有人說, 一喝小米粥就會胃酸過多很難受。 為什麼會有這麼矛盾的效果呢?

其實, “養胃”這件事情本來就沒有準確定義。 每個人胃腸情況不一樣, 體質也各有不同。 比如, 有人胃酸多, 有人胃酸少, 有人是胃潰瘍, 有人是萎縮性胃炎, 還有人只是胃動力不足。 情況不一樣, 對一種食物的反應自然各不相同。 另外, 小米的品種、煮法有所區別, 也會對“養胃”效果有影響。 吃小米前,

不妨先弄清下面幾件事。

小米的品種。 有的小米比較粗散, 有的比較軟糯, 還有黏小米, 也稱為“小黃米”。 東北的黏米飯、黏豆包等就是用黏小米做的。 對胃酸偏少的人來說, 建議選擇口感軟糯一些的小米, 胃酸多的人不要選黏小米。 目前市場上有黑小米、綠小米、黃小米和白小米等不同顏色的非黏性品種, 其中白小米最好消化, 顏色越深的品種, 越不適合胃酸少的人。

小米的碾磨狀態。 僅僅去殼, 沒有反復碾磨去掉外層部分, 這樣處理的小米營養價值比較高。 因為加工較少能保留小米種子中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 有利於胃腸功能恢復。 不過, 碾磨較少的小米質地硬一點, 需要煮更長時間, 充分煮軟, 才適合消化不良的人。

而碾磨得比較精的小米吸水特別快, 煮沸燜十幾分鐘後, 再煮沸幾分鐘, 就軟爛了。 所謂養人的“米油”, 其實是沒有精磨的小米煮出來的上層湯, 其中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鉀等營養成分, 也含有少量脂肪和糊精類物質。

小米的煮法。 小米中的澱粉粒在弱鹼性條件下容易煮爛。 南方地區的自來水屬於酸性水, 煮出來的小米粥顆粒不易軟爛, 香氣也不足。 北方地區以弱鹼性水為主, 煮出來的小米粥口感要好得多。 很多人煮小米粥時喜歡放點堿, 這樣做會破壞維生素B1和B2, 十分可惜, 但這種粥特別適合胃酸多的人。 喝了加堿的小米粥, 要從其他途徑再補充B族維生素。

配合小米吃的其他食物。 胃腸健康和蛋白質、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的供應密切相關。

小米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於精白大米, 從這個角度說, 喝小米粥有利於胃腸健康。 但是, 小米中的植物蛋白質生物價低於大米和白麵, 其中賴氨酸嚴重不足。 所以, 喝小米粥要搭配魚、肉、蛋、奶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 發揮蛋白質營養互補作用, 才能給胃腸功能修復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援。 還有人認為糙米粥和燕麥粥比小米粥更養胃, 其實到底哪種好, 你的身體會給出反應。 不過, 無論如何, 喝它們都比頓頓喝白米粥有利於健康。 也不妨把這些食材混在一起, 比如早上做小米燕麥粥方便又美味, 晚上煮糙米燕麥粥口感也很好。 混合之後, 往往能夠避免單一食材帶來的不適感。 當然, 還要配合足夠的蔬菜、魚肉蛋類豆製品等。
有些中老年人經常只喝小米粥加鹹菜, 不僅養不了胃, 還會造成營養不良。 (範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