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膽熱的偏方

膽熱指膽經受邪化熱。 見《中藏經》。 癥見右脅或兩脅疼痛、黃疸、尿短黃赤、口苦咽干、寒熱往來, 或惡心嘔吐、食少腹脹, 或頭痛眩暈、易怒、耳聾、鼻流濁液, 舌紅苔黃, 脈弦數。 治宜清泄少陽, 通腑泄熱。 本證多因外感熱邪或情志內傷, 導致郁熱壅于膽腑或氣郁化熱, 少陽樞機不利所引起。 其病位在膽, 往往涉及肝、脾、胃等臟腑。 下面有一些治療膽熱的食療小偏方, 一起來看一下。

偏方一:

蓮子30克(不去蓮心), 桅子15克(用紗布包扎), 加冰糖適量, 水煎, 吃蓮子喝湯。

偏方二:

豬肝1付, 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 共煮至肝熟, 吃肝喝湯。

偏方三:

石膏粉30克, 粳米、綠豆各適量, 先用水煎煮石膏, 然后過濾去渣, 取其清液, 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偏方四:

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 梨2個, 削皮切塊, 加冰糖適量, 清水適量燉服。

偏方五:

豬腰2只, 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 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 吃豬腰子喝湯。

偏方六:

板藍根菊飲:板藍根30克, 菊花晶2匙。 板藍根加水煎湯, 加入菊花晶飲用, 每日1次。 有清熱疏風, 明目解毒功效。

偏方七:

鮮蘆根, 每天50厘米, 煮湯代茶飲。

對于膽熱的預防, 應該注意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 因為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癥. 例如水果,冰淇淋,燒烤,火鍋等.

對于腌制類的食物同樣不宜多吃。 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 例如香腸,臘肉,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