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尿檢彩超應進兒童體檢兒童腎病早發現可治癒

原標題:尿檢彩超應進兒童體檢 兒童腎病早發現可治癒

資料顯示, 全國3.6億兒童中約有腎病患兒300多萬, 每年數千名兒童發生慢性腎衰竭。 由於腎病早期症狀不明顯, 孩子不痛不癢, 很容易被忽視, 一旦到了終末期腎病, 就可能危及生命。 專家指出, 九成以上的腎病通過普通的尿常規檢查就可發現;腎臟彩超也是比較理想的檢查方法, 1歲內孩子最好能做一次腎臟彩超, 尿常規和腎臟彩超都應列入兒童常規體檢項目。 資料顯示, 95%的腎病患兒對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是有效應的, 絕大部分腎病兒童完全可以治癒。

專家認為, 兒童腎病早期發現很重要, 只要堅持長期規範的治療, 是能治癒的。

家住福州市鼓樓區的8歲女孩小冰菲, 半年來一直面色不好、夜尿增多。 最近, 小冰菲因為眼皮浮腫不退到醫院就診, 才發現患上了慢性腎衰竭。 資料顯示, 在全國3.6億兒童中, 估計有腎臟病患兒約300多萬, 每年數千名兒童發生慢性腎衰竭。 3月10日是第11個世界腎臟日, 今年的主題是“腎臟健康, 從娃娃抓起”。 對此, 全軍兒科疾病診治中心、福州總醫院兒科主任余自華主任醫師特別強調, 對於兒童腎臟病預防檢查, 一手抓“尿常規”, 一手抓“腎臟彩超”, 兩手都要抓, 兩手都要硬。

尿常規是腎病檢查的“金標準”, 可發現九成以上的腎病

由於腎臟病早期缺乏明顯的臨床表現,

孩子不痛不癢, 很容易被忽視。 但如果腎臟病診療不及時, 可能會逐步發展到慢性腎衰竭, 一旦到了終末期腎病, 就需要進行替代治療, 如透析治療、腎移植等, 不但花費昂貴, 且危及生命。

那麼如何早期識別兒童腎臟病呢?余自華建議, 家長只要認真觀察, 還是可以發現腎臟病的蛛絲馬跡。 一是清晨有輕度眼瞼腫脹及組織鬆弛處(如陰部)輕腫, 或久坐久立後足背水腫、手指發脹等;二是小便後便池中泡沫明顯增多, 並且長時間後仍不能消退。 三是眼睛可見的肉眼血尿及顯微鏡下才可發現的鏡下血尿, 也是腎臟病的重要訊號。

尿常規檢查是腎臟病檢查的“金標準”, 已得到學術界的公認, 被稱為體外無創傷性腎活檢。

腎臟病早期主要症狀是血尿、蛋白尿, 臨床上通常應用尿常規檢查, 對血尿、蛋白尿的出現及量的多少, 作為評價患兒腎臟受累、判斷病情輕重的指標之一。 九成以上的腎臟病, 通過普通的尿常規檢查可以發現疾病, 常用於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檢查。

腎臟彩超應列入兒童常規體檢項目, 1歲內孩子最好做一次

兒童腎臟病如先天性腎積水, 發病時症狀並不明顯。 而且孩子太小, 表達能力有限, 即使出現小便顏色改變、腰疼等症狀, 也往往說不清楚, 很容易忽視。 如腎積水早期還可以通過手術進行干預, 而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就可能導致腎功能損害。 而且慢性腎衰竭可分為五期,

在前四期, 患兒可以選擇保守治療, 一旦進入到第五期, 也就是終末期腎病, 病情就會進入不可逆的狀態。 很多家長及孩子早期對腎臟病這個“隱形殺手”缺乏警惕, 導致治療不及時, 最終發展為慢性腎衰竭。

腎臟彩超可以顯示腎臟的位置、大小、形態、內部結構, 還能觀察腎臟及其周圍的各種病變, 尤其超聲檢查無痛苦、無創傷, 不受腎臟功能的影響, 檢查迅速, 可複性強, 是比較理想的檢查方法。 因此, 余自華建議, 應將腎臟彩超列入兒童常規體檢項目。 此外, 1歲內的孩子最好能做一次腎臟彩超, 1歲內的孩子尿路畸形的特別多;特別是有腎病風險的“高危嬰兒”, 比如在懷孕時就發現胎兒有腎積水的。

腎病治療不能一味拒絕激素, 擅自停藥或亂用偏方易加重病情

“家長切勿給孩子隨意更改治療方案, 也不要隨意吃藥。 ”余自華介紹。 腎病綜合征(簡稱腎病)是兒童中常見的腎臟疾病, 在第一次接受激素治療時, 提示為激素敏感性, 如果能堅持醫生的治療方案, 持續服用激素的話, 很有可能在九個月內減停激素, 達到治癒的可能。 如家長擅自停藥, 或者更改治療方案, 進而病情出現反復, 對孩子的腎臟打擊很大。

專家強調, 現在很多人對兒童腎病治療存在誤區, 一味地認為激素不能用。 孩子的腎病和成年人不一樣, 在激素使用方面, 嚴格規範治療, 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統計資料顯示, 95%的腎病患兒對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是有效應的,

絕大部分腎病兒童完全可以治癒。 但是, 由於腎病屬於慢性疾病, 治療週期較長, 遇到感冒經常會反復, 很多家長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沉不住氣, 沒能堅持服藥和定期複查, 很容易加重孩子的病情。

腎臟疾病治療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終末期腎臟病治療主要是腎臟替代療法,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 余自華提醒, 各類“偏方”中藥製劑不是不能吃, 但不能亂吃, 最好在規範的醫院內找醫生進行諮詢。 中藥也有毒性, 門診中不少孩子都有類似情況發生, 有的甚至造成腎功能衰竭, 要靠血液透析才能維持生命。 (吳志 李政)